中法克隆领域的一次成功合作

【字体: 时间:2000年11月15日 来源:

编辑推荐:

  

  

  2000年5月3日,在法国国家农艺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经过紧张的剖腹产手术,中法合作的第一只“胚胎干细胞克隆小鼠”出生了。为表达对这一合作项目的中方科学家周琪的敬意,法国国家农艺学研究所决定以周琪的出生地哈尔滨命名这个中法合作的结晶。
  
  中法两国在克隆领域的合作始于1999年4月。4月1日,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琪以攻读博士后的身份来到法国国家农艺学研究所分子发育生物学部。通常,中国学者以攻读博士后的身份到法国实验室工作是不能列为双边合作项目的,然而,1999年7月30日,就在周琪到达法国国家农艺学研究所近4个月后,他就与法国研究人员一道,利用他本人发明的小鼠胚胎显微操作损伤切除术和法国研究人员所掌握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培育了一只成年体细胞克隆鼠,使成年体细胞克隆鼠的实验得以重复,解决了长期困扰克隆领域科学家的问题。正是周琪出色的工作赢得了法国同行的尊重,并使一次普通的博士后培训,发展成为中法两国在克隆研究领域的平等合作。他们的这项合作发明今年9月发表在英国《克隆》杂志上,并获得培育“多利羊”的英国科学家威尔穆特博士的高度评价。
  
  今年才30岁的周琪1996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在摆满仪器设备的实验室里,这位青年科学家向记者介绍说,1981年有报道说人类成功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小鼠。虽然事实证明那是一条假消息,但当时10岁的他却被生物世界的神奇所深深吸引。如今近20年过去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要为中国人在克隆领域争得一席之地的勇气,他终于在与法国科学家合作培育出成年体细胞克隆鼠后,又再次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培育出胚胎干细胞克隆小鼠“哈尔滨”。
  
  “哈尔滨”的出生代表了当今动物克隆领域的最新成果,它的培育过程首先是将经过特殊处理的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除了遗传物质的“空的”卵细胞中,然后再用手术将经过人工改造的卵细胞移植到一个代孕鼠的子宫中。众所周知,小鼠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实验动物,经过改造它们可以模拟许多人类的疾病,如肌肉萎缩、唐氏综合症及各种癌症等,为人类研究攻克这些病症提供了实验条件。但由于小鼠卵细胞质膜的易损性和小鼠囊胚发育最初阶段比其它动物具有更强的特异性,用克隆“多利羊”的技术目前尚无法克隆出小鼠,这也是为何小鼠的克隆研究起步最早,但却落后于其他动物克隆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世界上只有区区几家实验室掌握了克隆小鼠的技术,但由于他们的方法对卵细胞破坏较大,所以往往难以完成克隆的工作。而中法合作小组使用的由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技术,可以高效、快捷,而且更加简便地培育克隆小鼠。
  
  据周琪介绍,目前,“哈尔滨”已正常繁殖了3代,其中包括其与另一只雌性体细胞克隆鼠自然繁殖的后代,这是在世界上首次表明,克隆动物之间的后代完全可以正常发育。此外,用他发明的技术克隆的小牛也即将出生。
  
  如果说中法第一只成年体细胞克隆鼠的出生是中法在克隆研究领域的第一次尝试,那么“哈尔滨”的出生则使中法两国间的这种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哈尔滨”是第一只被国际一流实验室用中文命名的克隆动物,它的实验虽然完成在法国,但它的知识产权却同时属于法国和中国。(新华社巴黎11月12日电)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