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伦理学家面对科学家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1年10月23日 来源:
编辑推荐:
(生物通编译)胚胎干细胞研究所引起的伦理问题与胚胎克隆是截然不同的——据英国一位两方面技术都精通的专家,生产出克隆羊多利的Roslin 研究院的副主管Harry Griffin表示“在胚胎研究的争论中,克隆受到了过多的关注。”。
他说,将病人的体细胞与人类卵细胞融合的治疗性克隆,永远不会进入临床阶段。不同于可以无限培养的干细胞,人类卵细胞的供应是有限的,Griffin强调。
“科学家们通常不愿意研究一些只能使极少数/个别病人受益的疗法,”他说:“但是治疗性克隆对于了解卵细胞细胞质中哪种成份负责改编体细胞十分重要。”
Griffin 在一次由英国皇家医学协会和纽约医学会在伦敦联合组织的辩论:“贯穿于生命始与终的伦理难题”中作上述表示。
“我们倾向于将英国人看作这一领域的行为榜样。”俄亥俄Case Western大学的生物医学伦理学教授Eric Jeungst表示。Jeungst对科学技术对伦理学产生的影响十分感兴趣。 “过去我们考虑的是‘伦理学会为科学技术带来哪些问题?’他说:“但是现在我们考虑的则是‘科学技术会为伦理学带来哪些问题?’“
面对人类胚胎研究争论的两个立场的人士都同意”我们应该从更深刻的角度去对待人类胚胎。“ Jeungst说,但是这个”角度"到底意味着什么,谁都不清楚。
“没有人会对用人类胚胎生产洗发香波感兴趣,”他说:“但是另一方面,很少有人给予胚胎”儿童的身份“。 这是需要科学家和伦理学家共同完成的事情,他补充道。
Jeungst 对生命伦理的另一极端同样感兴趣。比如将生命延续50或100年,对医疗的道德规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没有”面临死亡威胁“,生命的价值会被低估吗?或者,如Jeungst所作的结论:”在某些方面比如在你不想失去生命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死亡,生命会变得更脆弱......吗?
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物伦理学教授John Harries认为今后会有更多引起全世界争论的问题。 别说150岁,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不会衰老人类可以活到1200岁。抗衰老技术恐怕永远不会在世界范围内均匀分布,这将会引起与人口并行的问题:谁该死和谁该永生。
Griffin 质疑这种推测的作用,“这类讨论对伦理学家而言是有益的,是科学与科学幻想的混合体。辩论应该限制在与现实有关的问题,比如医疗配给的问题上。“他说。
——摘译自 BioMedNet 200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