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干细胞:新技术泡沫?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1年07月03日 来源:
编辑推荐:
新华网消息 据《北京晚报》报道(吕文)
对话背景:
近来有关干细胞的词汇在媒体的曝光率越来越高,新华社6月17日报道,世界上第一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手术最近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干细胞概念的股票近日也是一路飙升,干细胞是新技术制造的神话,还是美丽的泡沫?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李凌松。
记者:作为干细胞研究的国家队的领头人,请你介绍一下干细胞的研究历程。
李凌松:干细胞研究以及用干细胞技术来修复坏死组织的干细胞生物工程是最近3年才兴起的生命科技领域。因为干细胞具有分化多种细胞、形成多种组织的潜能,人们希望用干细胞技术来治疗各种组织坏死性疾病。
记者:干细胞研究与临床应用有什么关系?
李凌松:大家知道,人的身体组织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胚胎干细胞是最早期的未分化细胞。理论上讲,它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形成各种器官。然而,从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组织细胞“定向分化”的条件还不清楚,从而限制了胚胎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因此,干细胞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要弄清胚胎干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从而在体外培养扩增胚胎干细胞。除了胚胎干细胞,科学家发现人体几乎所有组织都存在“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分化,如果不受外加条件影响,一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倾向于分化成该组织的各种细胞。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建立和发展分离成体干细胞的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记者:这些分化的研究对临床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李凌松: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最近科学家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到干细胞。这种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成体干细胞的横向分化为利用病人自身健康组织的干细胞来修复病损组织提供了可能。探讨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的机制是干细胞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课题。
记者:干细胞治疗技术如果取得突破,首先会面临什么问题?
李凌松:作为未来治疗组织坏死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干细胞技术还面临诸如怎样克服异体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怎样在体外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器官以及伦理法律等问题。有些问题已经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
记者:干细胞治疗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福音。这一天的到来究竟有多远呢?
李凌松:人们开始尝试用干细胞技术治疗某些疾病,但这仅仅才是开始。用干细胞技术治疗疾病大概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1、把一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直接移植给相应组织坏损的病人以期治疗疾病。2、如果掌握了干细胞向某种组织细胞分化的条件,就可以在体外对干细胞进行诱导使之“定向”分化成所需的细胞。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还可对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对经过“定向分化”或“基因修饰”后的干细胞进行筛选后,把“合格”的细胞移植给病人。上面两种方法都属于细胞替代或者顶多称其为“组织替代”。做一个乐观的估计,大概需要三到五年可以治疗糖尿病、帕金森病等。3、干细胞技术的理想阶段就是希望在体外进行“器官克隆”以供病人移植,虽然“器官克隆”的名词已不再陌生,但真正在体外形成一个具有间空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的人体器官,绝不是五六年就能实现的,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