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保护阿拉善,从四棵菩提树开始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2年01月05日 来源:
编辑推荐: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30日电(记者惠小勇)元旦前夕,虽然窗外天寒地冻,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但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昭化寺大喇嘛阿旺洛迪的居室里,两棵生长在大瓷坛内的菩提树已长到3尺多高,其笔直的枝干和舒卷的绿叶给这北方干冷的冬天带来了新春的气息和新年的祝福。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菩提树,怎么会安家在北方干旱、荒凉的阿拉善呢?记者正是为了解开这个迷团,从阿拉善盟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出发,驱车80多公里,赶到昭化寺所在的阿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乡镇)来探个究竟的。
过了年就已70岁的阿旺洛迪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已当了30多年昭化寺的主持。他告诉记者,菩提树是去年11月,他参加阿拉善盟佛教界代表团赴云南考察时从西双版纳带回来的,当时一共带回11棵菩提树苗,活下来的有4棵,另外两棵现存活在旗园林处的温室里。
阿旺洛迪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明了他带回菩提树苗的初衷:“菩提树是佛教的圣树,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圆寂的。我从小时候在青海塔尔寺学佛起,就对菩提树怀有特殊的感情。这次到云南看见许多又高又大的菩提树,感到特别新奇和高兴。便下决心要带回几棵来,带回来的路上可费劲儿了,多亏机场工作人员给了特殊照顾。我养菩提树,一方面是感情驱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西双版纳傣族佛教界环境保护的意识很强,考察中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现在每次法会,都要告诉人们,尽快行动起来,为恢复阿拉善的生态植被出力。如果菩提树都可以在阿拉善成活,那我们当地的树种就更没有栽不活的道理了。”
据了解,为了养活这几棵菩提树,阿旺洛迪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昭化寺附近的水质不好,碱性大,不适合浇树。阿旺洛迪便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去远处拉深井水,每天为菩提树浇一次水。夏天,他就把菩提树移到屋外的院子里。他计划着最终要把菩提树移到昭化寺的寺院里,让前来拜佛的人们都可以看到。
与阿旺洛迪一起赴云南考察的原阿盟宗教局局长张学忠介绍说,阿旺洛迪所说的佛教界代表考察活动是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正在合作进行的“内蒙古阿拉善盟环境整治与管理项目”中的一项前期准备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异地考察和交流,让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具有特殊影响作用的活佛、喇嘛等参与到环保宣传事业中来。佛教教义中有不少关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内容,宣传这些内容有助于增强阿拉善盟5.8万农牧民保护环境、恢复植被的愿望和能力。
阿拉善盟具有较强的佛教历史文化氛围,历史上曾建过不少藏传佛教寺庙,现在仍保留有八大佛教寺院,昭化寺只是其中的一座,这些寺庙全部建在过去水草丰美或植被茂密的地方。但现在,多数寺庙周围的环境已相当恶劣。记者注意到,风沙已在昭化寺的围墙前堆起了一道沙墚,有的已经越过了墙顶。阿旺洛迪说,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寺庙周围有头道湖、二道湖、三道湖3个湖泊,湖泊周围草地上的芨芨草有一人多高,骆驼进去都看不着;而大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天气逐渐干旱,风沙越来越大,芨芨草越来越矮,尤其是最近几年,沙尘暴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把树枝都打掉了,寺庙里的水井也干涸了,草原上跑一只兔子甚至老鼠也能看出来,牧民们过去在草原上很容易捡到的柴禾现在越来越难捡了。
阿盟林业局局长范布和告诉记者,自1993年阿拉善发生一次强沙尘暴以来,迅速恶化的环境不仅威胁着盟内17万人口的生存,也对北京、河西走廊、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等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还有报道说阿盟的沙尘吹到了韩国和日本。因此,解决阿拉善的环境问题不仅是阿盟各界人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且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已投入数亿元资金用于营造、恢复保护阿拉善的生态屏障,一些外国政府和友好人士也积极加入到拯救阿拉善的行动当中来。“我看只要各界人士齐心协力,阿拉善的生态植被就完全有可能恢复。”阿旺洛迪在送别记者时充满信心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