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不必对人造子宫大惊小怪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2年03月14日 来源:
编辑推荐:
人造子宫研究最近热了起来,一股新的技术恐惧随之弥漫。一些媒体报道说,美国华人科学家刘洪清教授在人造子宫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有可能让“男人也可传宗接代”,更会促使“女人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不仅传媒如此,科学界围绕人造子宫的伦理争论也更加激烈。
2月22日至23日,一个有关人造子宫问题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举行,发言者包括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生物技术世纪》一书作者里夫金等著名学者。这个会议,以“自然母亲的终结?”这样一个问句为题,从中人们不难体会到一种疑虑的情绪。
人造子宫研究真有那么可怕吗?美国康奈尔大学妇产科教授刘洪清女士,在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过分的担忧其实并没有必要。刘教授现任康奈尔大学生殖医学与不育症中心分泌学实验室主任,为当前人造子宫研究领域的领头人物。正是她领导的小组,首次在世界上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再造了人的子宫内膜。
“这是一项对病人有益的技术,而不是一项负面的技术。”刘洪清女士强调说。她指出,确实有大量的病人需要人造子宫技术的帮助,来解决不孕等问题,而这也是他们研究的初衷:弄清为什么有些妇女不能怀孕,有些妇女老是流产。
传统上,胎儿在母体子宫中的发育过程属于“黑箱操作”,研究起来极其困难。人造子宫技术,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理想的“模型”。刘洪清等在研究中从妇女子宫内采集了部分子宫内膜细胞,并将其置于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模拟子宫内部形状的结构上,并使这些细胞成功地长成了类似人体子宫内膜的三维组织。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在体外重建的子宫内膜,不仅与人体自身子宫内膜在组织结构上一模一样,而且功能也差不多。他们将早期胚胎与人造子宫内膜结合后,成功地观察到了胚胎的初期着床现象。由于美国规定用于体外受精研究的胚胎发育不能超过14天,他们的实验进行到第6天止步。
这项进展为将来深入研究一些妇女不孕,究竟是因为子宫内部结构出了问题还是胎儿本身有问题等提供了基础。刘洪清说,有了体外的子宫“模型”,科学家们不仅可以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而且能对病人进行更准确的鉴定,对症下药,治疗不孕。
此外,这项技术在修复子宫上也有很大用途。刘洪清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妇女子宫会受到损伤,如果利用这项技术再造子宫内膜,对患者子宫进行修复,让这些病人的子宫变得完整,使她们能够重新怀孕,无疑“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她认为,这个原理实际上与用人造皮肤修复烧伤病人没有什么两样。
刘洪清一再向记者澄清,他们取得的突破是在人造子宫内膜上,而不是有些媒体所炒作的人造子宫,“我们离真正的人造子宫还远着呢,还有很多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她说,他们从帮助病人的角度出发而开展的研究所获得的初步成果,却被媒体衍伸到“男人可以怀孕”、“男人不需要女人”等方面,实在是有违他们的“本意”和“好意”。
至于如何看待有关人造子宫的伦理争议,刘教授作为科研工作者,有自己的见解。她说,他们的技术,确实存在着在将来制造出真正的人造子宫的潜力,讨论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是对的,但过早、过分地对它的所谓负面作用大惊小怪,则完全没有必要。
“很多人都很怕新的技术。”刘教授说。“其实任何技术都有好处和坏处,可以用法规等来限制技术不要被错误利用,但不应该对技术的坏处过分强化。要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好处。”
摘自[科技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