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新型基因载体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2年03月27日 来源:
编辑推荐:
BioMedNet News亚特兰大3月20号消息-
在今天闭幕的美国心脏学会会议上,研究者认为至少在心脏病基因治疗方面,新颖的超声波和电脉冲方法比传统的腮病毒和脂质体方法更有效更安全,当然这些新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器官上。超声波和电脉冲方法也为药物的摄入提供了新思路。
California-Los Angeles大学的Luyi Sen认为病毒载体有引起免疫反应的不足,而脂质体虽然副作用少,但是效率低。据她研究,短持续时间、高电场强度的电穿孔法同时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电穿孔法早在二十年前用于转基因小鼠,但Sen和她的同事们认为他们是首次把它应用于体外转基因,而且在大型动物和人的心脏上也是第一次“吃螃蟹”。
通常,电穿孔法会产生250-800伏特/厘米的电场强度,导致细胞的损害。UCLA大学电穿孔手术研究部门的Sen和她的团队开发出具有专利的设备,可使电穿孔应用中心脏心内外膜的电场强度仅为10伏特/厘米。
根据Sen报道,他们在一只兔子冠状动脉内IL-10基因转入的二十分钟试验中使用了这项技术。其中基因转入只用了十分钟,在两小时后即基因开始表达,并三天后达到高峰。此外,基因的表达水平远高于传统的腮病毒和脂质体方法。
这项技术在人的两个心脏上也取得了成功。Sen希望能在狗的身上继续实验并在今年末开始人体临床实验,但首要任务是证明此项技术对细胞无损害。
Sen起初研究这项技术是用在心脏的转基因上,但她同时认为这技术可用在其他器官上或抗体和药物的摄入上
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的Shaoling Huang和她的同事则进行了超声波和特制声波脂质体的促基因转移研究。
特制声波脂质体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含有少量空气,使超声波能够检测到它。超声波能产生气穴现象—磷脂层泡沫的迅速形成和嘣解—使细胞膜有更好的通透性,促进外源DNA进入细胞。
在Huang的研究中,细胞暴露在超声波中而进行转染。研究发现在脂质体转DNA中若使用超声波可使平滑肌细胞的DNA摄取能力提高三倍,幼仓鼠肾细胞提高两倍,转染效率也显著提高。
这项技术的另外一个优点在于可定点转移。Huang同样认为这项技术可用于抗体的摄取,但其安全性仍需证实。
美国著名的大医院Mayo Clinic心血管分子生物学部负责人Robert D.
Simari说使用物理方法进行非病毒基因转移可以弥补病毒载体的不足。但他补充道,两者谁会得宠关键在于谁的效率高。
摘自 基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