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之父”:我无法预知试管技术未来

【字体: 时间:2002年04月25日 来源:

编辑推荐:

  

  

    罗伯特·爱德华,今年78岁,著名“试管婴儿之父”。1948年毕业于北威尔士大学农业和动物学专业;1955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动物基因研究生学位;1956年至1978年从事生殖生理学研究,并成功使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1983年至1984年创立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研究会,并创办《人类生殖》杂志;2001年,由于在人类不育症治疗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美国阿尔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

■原声■

 能够在中国的街道上走走是我的梦想

——爱德华先生逛天安门时说

 哪怕在中国生活一辈子也不能穷尽对她的认识——爱德华先生对中国非常感兴趣

 媒体是科学家和大众沟通的重要的桥梁

——爱德华先生一向和媒体交好

 努力工作,这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

——爱德华先生的成功观

4月22日,作为“试管婴儿之父”的爱德华教授接受北京山海慧德试管婴儿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受他的得意弟子刘家恩教授的邀请,首次做客中国。当天晚上,爱德华教授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非常乐意接受媒体采访

罗伯特·爱德教授生今年78岁,银白的头发,红润的面庞,身穿考究的西装,谈吐自然风趣,还带着一种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总之,在他身上,感觉不到人们印象中的学者的痕迹,而更像是一位亲切的英国老人。

他的此次中国之行安排得满满当当,周一上午刚到北京就参观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下午做主题报告,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参观长城。

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者询问爱德华教授能否再接受采访,教授认真地说,媒体是科学家和大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所以他很乐意在晚饭后接受采访。

■从未来过中国

 却自认对中国非常了解

吃完晚饭后在返回酒店的途中,车行至天安门,爱德华教授提出下车走走。他说他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梦想就是学好德语,能够有一天在柏林的大街上走走,后来发现自己真正的梦想是能够走在中国的街道上。他说,“我对中国的了解比一般西方人多得多,我知道中国和埃及一样是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我还知道南京大屠杀,另外我有一个好朋友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他写了很多有关中医方面的书。”

记者不解地问,既然对中国这么感兴趣,为什么不早来看看呢?教授此时显得很委屈,他攥紧双拳,在胸前不停地摆动,目不转睛地盯着记者,“亲爱的朋友”,他说:“要知道我太忙了,五个星期以前我在加拿大,四个星期以前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三个星期以前我在芝加哥……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呀!”停了一会儿,教授补充道:“我肯定会再来的,还要带上我的家人”。

晚上十点,天安门城楼前游人稀少,刚刚下过的一场小雨使看夜变得异常寒冷。爱德华教授对天气好像没有任何感觉,他饶有兴致地看着一座座石狮子,一脸调皮地对记者说:“我真想把它们带回家,在你们看来,这些狮子代表着威严,可我觉得它们都很快乐。”接着,爱德华教授严肃地说,“我非常喜欢中国,因为她充满了神秘,在我看来,哪怕在中国生活一辈子也无法穷尽对她的认识。”

谈到自己旺盛的精力,爱德华教授说这得益于喜欢运动。

晚上十点半回到酒店,坐在大堂的沙发上,采访继续进行。

■歌剧、橄榄球、政治

——一生爱好广泛

看到教授的访问工作如此紧张,难道他平时也是这么忙吗?

“通常情况下在国外访问是很紧张的,不过我可以介绍一下我平时的生活”,爱德华教授说,“我一般早上7点半起床,起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查阅电子邮件,并及时回复。我并不需要秘书,因为我喜欢亲自打字,并随时补充新想法。早餐过后,我会去自己的农场看看自己亲手栽的小树。我喜欢和我心爱的小树们说说话,比如说我会和它们聊聊天气之类。”教授总能用几句话就把谈话的距离拉得很近。

“接下来我会在实验室里度过一个上午,中午的时间通常在剑桥大学的丘吉尔学院等地方用餐,和朋友们聊聊天,然后又是一个下午的紧张工作。而晚上的时间我一般会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瓦格纳的歌剧是我比较喜欢的音乐之一。”

爱德华教授在大学里曾经打过橄榄球,板球也是他喜爱的运动。当然还有足球,谈到足球,他不停地念叨一个名字——贝克汉姆。另外,爱德华教授对政治也一直兴趣浓厚,是英国工党成员。可是1978年他被工党选为议会议员时,他苦心研究了22年之久的试管婴儿技术也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就在那一年,莱斯利·布朗· 爱德华教授的一位女病人终于成功地怀孕,并产下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于是,爱德华教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研究中。

当记者问爱德华教授拥有如此广泛的爱好,会不会影响他的试管婴儿研究工作时,他摇着头微笑说:“这些爱好令我终生受益匪浅。”

■开始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谈到自己的从业经历,爱德华教授说北威尔士大学的罗格斯教授是引导他选择这一专业的关键人物。1945年,当时还在军队的爱德华被送到北威尔士大学就读,而专业是他并不喜欢的农业及动物学。

“我有一次特别直接地告诉我的老师罗格斯教授,在大学里学习农业或是动物学毫无实际用途,还不如回家种地。当时他特别吃惊地对我说‘我的一生中还没有哪个学生敢这样对我说话’。不过,他并没有对我心存芥蒂,相反,他后来推荐我师从爱丁堡大学沃丁顿教授攻读遗传学,并最终促使我走上试管婴儿研究的道路。”

■科学技术发展没有终点

记者问:“从试管婴儿技术到克隆技术再到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人们很想知道,这些技术有没有终点呢?”

教授不假思索地说:“没有。一百多年以前,有谁会想到电脑、电话、甚至缝纫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加速度的形式进行的,一个叫赫胥黎的人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写了一本书——《勇敢的新世界》,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写的是科幻小说,现在看来大都变成了现实。我本人无法预知试管技术的未来,事实上即便是两年以后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

记者接着问:“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的时候,为什么别人没有先于自己获得成功呢?”

爱德华教授听了以后耸了耸肩,像个孩子一样看着记者说:“因为我是天才!”说罢禁不住开怀大笑。旋即他又板起了面孔,认真地说:“努力工作,这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另外我也很幸运,比如能够到爱丁堡大学学习。”

■早在20年前就应该获奖了

记者问:“您获得了美国的阿尔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尽管它也是医学科学界最高的奖项之一,不过人们似乎更知道诺贝尔医学奖。”

爱德华教授平静地说,“我猜测诺贝尔奖之所以没有颁给我是因为试管婴儿技术以及克隆技术在社会道德以及伦理方面引发的争议,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测,说到拉斯克奖,评委曾经私下里跟我说,他们在二十年前就应该把奖给我了。”

既然来到中国,话题就不能不涉及到中国。对于中国在试管婴儿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爱德华教授认为几乎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有很多生殖医学领域的优秀人才都非常聪明,他们现在在国外借助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取得了大量成就。虽然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目前才刚刚起步,但我相信只要这些杰出人才能回到中国,一定能为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以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说到这儿,爱德华教授欣慰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刘家恩博士。1989年刘家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爱德华教授负责生殖生理学的教学。13年后的今天,刘博士已经成为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带头人。

时间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凌晨一点,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丝毫没有影响教授的精神,他的状态始终如一,而四个小时以后他还要登上长城。记者不得不对老人的精力备加钦佩。

■老人希望

英格兰在世界杯上夺冠

采访是在一个轻松的问题中结束的,记者请教授预测一下即将开幕的世界杯足球赛谁将夺冠时,老人兴奋地说:英格兰,英格兰。

 离开中国后,教授要先回趟家,跟自己的树说几句悄悄话,然后要么就在自己的实验室,要么就在地球的某个城市里讲学,因为还有一堆邀请在等着他。

摘自 科技之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试管婴儿|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