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分析及大鼠模型表明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成为可能

【字体: 时间:2002年06月05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基因潮2002年6月4日据海外媒体报道:多发性硬化症正折磨这全球100多万患者,其中包括33万美国人。这是一种能够使得神经细胞表面的髓膦脂鞘脱落的自身免疫疾病。该疾病所带来的后果是瘫痪、肌肉震颤、麻木、骚痒、色盲、复视、视力丧失、共济失调和失去知觉等。

但是,该病间歇性发作,症状不会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这种无法预测的间歇性发作给诊断及研究该疾病带来困难。

斯坦福大学神经学家依靠两种方法来研究多发性硬化症,一种是传统方法,另一种是超现代方法。传统方法是通过研究发病症状与多发性硬化症(MS)类似的另一叫做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现代方法则是依靠观察MS病人病灶处的组织微阵列切片分析。

研究结果刊登在2002年5月份的Nature Medicine上。文章的名称叫做“通过多发性硬化症损伤的基因芯片分析发现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治疗靶点”(Gene-microarray analysis of multiple sclerosis lesions yields new targets validated in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通过对比MS的两个病理学极端现象:炎性病灶和非炎性病灶,科研人员发现了不同的基因转录产物。其中一些基因转录产物被当作治疗靶位而在患有EAE的大白鼠身上进行试验。所有的发现都阐明了新的病理学原理和增大了治疗的可能性。

通过瓦解靶位基因和细胞治疗,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小组成功地降低了EAE大鼠的症状。据此,该小组认为两种病灶所产生分子的不同将能够最终影响急性和慢性MS的治疗。

Nature Medicine上的一些评论认为正是没能够获得MS病人的大脑或锥体的活组织切片阻碍了人们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并且,“组织的缺少使我们难以对晚期多发性硬化症进行分析。”

微阵列切片从某种程度上补偿了人和动物的区别。通过比较从4个MS病人及2个正常人身上获得的标本,人们发现MS病灶处39个基因表达明显增多,而49个基因的表达较弱。这些发现都指明了潜在的治疗方法。

(Wang Johson译,  Dale  校------基因潮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摘自 基因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多发性硬化|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