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340X300]由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科研课题组,从碱蓬中成功克隆出一个耐盐的关键基因,有望改写我国盐碱地荒芜的历史,国家专利局日前受理了他们的发明专利申请。
据了解,这种国际上首次从盐生植物中克隆出的耐盐基因,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价值,是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在测定了1755个碱蓬基因的序列后才发现的。由这种耐盐基因决定的一种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能使植物免受盐害,所有农作物因为都不具备这种类似的机制,因而不耐盐。现在可以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将这种耐盐基因导入作物,培育出新型耐盐园林植物和农作物。
通过植物基因工程培育耐盐耐旱植物新品种,是近期国际上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早在1999年,张慧就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从盐生植物中分离克隆耐盐基因、培育转基因耐盐植物的科研思路。在目前所有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显示,只有这项成果所获得的转基因植物的耐盐性是最强的。通过这项技术所获得的转基因拟南芥,能够在1/2海水浇灌条件下完成生活史。
据介绍,我国盐渍化土壤面积超过8000万公顷,大量的土地因此荒芜。培育耐盐作物品种以开发利用盐荒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耕地资源有限的人口大国来说,意义不言而喻。(光明日报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胡平)
摘自:光明日报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