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克隆风波是核酸风波翻版?院士抨击人体器官克隆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2年09月02日 来源:
编辑推荐:
就徐荣祥“人体器官克隆”风波,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时报》今天刊登了该报记者潘锋对邹承鲁院士的专访。全文转载如下——
8月16日,徐荣祥向媒体公开宣布他将用5年的时间完成复制人体的206个组织器官,这一“惊人之举”随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质疑。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为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潜能再生细胞”文献上从来没见过,是什么概念?
记者:您认为徐荣祥的“成果”有新意吗?
邹承鲁:“潜能再生细胞”这个词是他自己定的,文献上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查不到。徐荣祥对“潜能再生细胞”没有确切的定义和解释,也讲不出这种细胞与干细胞有什么区别。科学上的新发现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概念或新名词提出来之后,应在被大家广泛承认和广泛使用之后才能真正成立,如果在概念上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只能说是偷换概念。
对新发现的命名,必须要考虑不能与已有的概念和定义相重复,并要恰如其分地说明其中的科学核心以及所包含的科学内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歧义。科学研究需要实证,因此任何一个新的发现都必须以客观的令人信服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数据从多个方面来证实其存在,如细胞的超显微结构、细胞生理、生化功能等等;并且要公开在世界范围内的有价值的刊物上发表,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承认。徐荣祥之所以不发表,我认为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不成熟,拿不出来过硬的东西;二是顾忌商业利益。但是,真正搞科学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总是“捂”着不放,既然你已经申请了美国专利,如果已被正式批准,完全可以发表,没有矛盾。
如果连基本概念和定义都不能沟通的话,那么很难与科学家对话
记者:您认为引起如此多的争议是研究水平问题吗?
邹承鲁:徐荣祥把细胞、组织、器官的概念混为一谈,一会儿是“组织器官”,一会儿又是“器官组织”,他的解释让人搞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么。我认为,明确的、基本的科学概念是不存在争鸣的!如果他连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义都不能和专家们沟通的话,那么很难与科学家对话。从目前徐荣祥所公布的东西来看,只给了我们一些新奇的在概念上十分模糊的名词,给了我们爆炸性的新闻,恰恰没有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科学成果。
我还要问一句,徐荣祥的教授头衔是哪个单位评审聘请的?媒体报道,徐荣祥是中国著名生命科学家,这也是很特别的,他本人也认可。我们每一个生物学家都有一个自己的专业,如生理学家、细胞学家、遗传学家等,笼统地说生命科学应该包括了生物学、医学和农学。反正我不敢自称生命科学家,国外也没见到谁敢称自己是生命科学家。
科学研究是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研究者要以他人的工作为基础,充分吸收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才能拿到关键的、过硬的证据。我记得3年前上海复旦大学有一位教授,当时也是借助媒体炒作自己能够在1年内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序,但是现在3年早过去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但他完成了没有?我看也可以立此存照。希望
5年以后看到中国土地上有真正的“生命科学大爆炸”。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能够称得上“生命科学大爆炸”的只有两件事,一是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二是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
真正严肃的科学家是不会在专业杂志没有发表之前先通过新闻媒体炒作自己的“成果”的
记者:为什么近年来对生命科学研究的炒作之风愈演愈烈?
邹承鲁:的确如核酸营养事件等这样的事是不少见。炒作之风盛行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普通老百姓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对任何有关生命研究的成果都会很感兴趣。但是由于人们生物学知识的贫乏,又缺乏判断能力,这样就会给人有空子可钻。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有的人便可以胡吹,就可以骗人。而企业为了达到自己近期或远期的商业目的,多会使用某个人们不熟悉或不了解的概念,然后把它曲解,变成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概念,再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媒体的推波助澜。许多媒体不研究消息的来源,过分注重于抢新闻。但是科学与新闻炒作有两个根本的矛盾。科学是要可靠,新闻是要快。白居易有一首诗说得好:“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因此,对科技新闻媒体来说,宁可慢点说出真话来,也不要快了说出假话来,这是对读者的负责,也是对媒体信誉的负责。奉劝媒体在炒作重大新闻的时候,还是找内行先问一问,发表的时候要给自己留有一点余地,不要把话说绝了。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科技“无知者”,号称解决了这样或那样的科技难题,比如有人自称用初等数学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我斗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些媒体是拿了一些人的好处了。当然,收了钱登那些经过考核的真正的成果也是可以的,但是拿着钱登假话、假新闻、假成果那是绝对不可以的。规劝媒体,特别是科技类媒体要珍重自己的声誉。
最后我还要告诉大家,真正严肃的科学家是不会在专业杂志没有发表之前先通过新闻媒体炒作自己的“成果”的,因为这样无疑会对他今后在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设置了障碍。例如著名的英国Nature杂志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经过新闻炒作的东西,Nature一律不再予以接受。
-相关链接·人物
邹承鲁:1923年生。生物化学家。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山东青岛。1945年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毕业。195
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现纯化的细胞色素C与在线粒体结合时性质的差异;对呼吸链酶系的研究,为我国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胰岛素人工合成中负责A及B链的拆合和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公式和作图法,被称为“邹氏公式”和作图法;关于酶作用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理论和反应速度常数测定的新方法,得到国际上广泛采用;细胞色素的三相还原,胰岛素
A及B链本身含有形成完整分子的必要信息,在弱变性条件下,酶活性丧失先于分子整体的构象变化,因此酶活性部位具有较高柔性并为酶活性所必需等,都是开创性工作。
去年以来,邹承鲁多次对核酸保健品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引起公众广泛注意。(资源来源:www.med8th.
com/academician/ZouChenglu/default.htm;www.agrionline.n et.cn/zhuanjia/yuanshi/yangshi1/zouchenglu.htm等)
徐荣祥:1958年生。教授,美宝环球集团总裁,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所长,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主任,《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总编。
徐荣祥是中国烧伤湿性医疗学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他发明的烧湿性医疗技术于1998年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同年,湿性烧伤被卫生部和国家科委评定为“十年百项计划”首批向农村和基层推广的十大医药技术之一和国家级产品。
1995年,徐研制的药品获美国专利,其创造性、先进性得到国际认可。同时,中国烧伤技术中心义务组建全国烧伤创疡急救网,承担了中国70%的烧伤救治,总治愈率99.42%。
徐荣祥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方面也取得成功。1987年,白手起家创办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经几年艰苦创业,使由原来单一职能的经营单位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技术实力、较好经济基础的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集团,并注册成立了综合性、多元性的跨国集团公司———美宝环球集团。(资料来源:cartoon.cycnet.com/cysn/
yingcan/yiyao/xurx.htm)
-相关链接·事件
8月16日,徐荣祥在其美宝集团组织的“美宝科技爆炸日”发布会上宣布:人体生命之谜被破解———他和他的科研队伍已经发现了人类组织的器官其实都有潜能再生细胞,这些细胞在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时参与形成各组织器官,以普通细胞形式存在于组织中,它具备原位启动自身增殖功能,能及时补充凋亡、退化、损伤、坏死的组织细胞,以保障人体器官组织功能的持续。
徐荣祥说,他将用5年的时间完成复制人体的206个组织器官。
8月21日上午,正在中国讲学的国际细胞学会主席LeonardI.Zon就“5年内克隆所有人体组织器官”
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说:“要做到真正的人体器官克隆,会是一个非常长的研究过程,因此我觉得‘5年内克隆所有人体组织器官’应该不现实。”
8月21日下午,徐荣祥针对有媒体提及的“学术成果必须经得起重复实验”表示:“我们的科研成果完全可以公开验证,不怕重复验证,但前提是验证必须在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督和保护下进行。我们已在美国和国内申请发明专利,这说明我们已经公开了科研成果,而且已经开始获得我国和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
8月23日下午,徐荣祥在北京饭店举行公众报告会,反驳LeonardI.Zon的“诽谤和侮辱”。他表示:
“科学是真实客观的,也是经得起验证的。我相信,真理越辩越明。”
8月24日,就徐荣祥这一工作,中国生物工程中心等单位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科技听证会”。徐荣祥在会上介绍了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科技部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表示:“听证会不是论证会,不具有国家正式科研成果论证会的作用。”(编辑:农夫)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