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340X300]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惟有人类才具有为他人牺牲自己的高尚精神。但俄罗斯科学院普通遗传研究所微生物遗传研究室主任普罗佐落夫博士最近提出,自然界中的细菌也具有这种伟大精神,而利他主义是自然界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
科学家一直认为,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独立物质。但近来,科学研究的一些事实表明,细菌群体的发展过程有其特殊行为。组织中的细胞在不断相互交流,由此影响着整个群体的发展,有时,这种相互作用将导致部分细胞死亡。这种行为就是细菌的自我牺牲和利他主义的具体体现。
普罗佐落夫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能在入侵病毒未发展成熟前将其“驱赶”出去,致使病毒从此再也不能感染其它细胞,但参与“驱赶”任务的细菌却为群体的发展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有一类大肠杆菌能合成毒素和反毒素两种蛋白质,在正常的物质交换中,反毒素消灭了毒素,细胞正常生存;但如果细菌的营养物质不足,一部分反毒素细菌就会自杀性的自动快速死亡,以便使其它存活下来的细菌能得到更多的营养。
普罗佐落夫还发现,芽胞杆菌也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芽胞杆菌能在艰难的环境下生存,一旦遇到危及生存的时刻,它就会自动生成包囊,然后母细胞自然死亡。
蓝细胞也是如此。某些种类的蓝细胞可在发展中形成由50个到100个细胞组成的线体。当氧气足够多的时候,它们进行光合作用;但遇到氧气不足的环境时,蓝细胞开始固定大气中的氮。为了获得更多的氮,部分蓝细胞不得不进行结构改造,转变成异胞囊肿。在这一过程中,其它蓝细胞继续分裂发展,但异胞囊肿不能继续分裂,最终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献身———自然死亡。
植物根瘤菌细胞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在自由状态下,它们以各种氮化合物为营养物质,但当渗透到植物的根形成根瘤菌时,开始固氮。固了氮的根瘤菌不能分裂,但供养着从根的外面吸收营养的大多数同胞,直到死亡。
普罗佐落夫在解释上述现象时指出,在细胞发展的过程中,某些细菌的自我牺牲,对细胞种群的延续有利。但谁将做出牺牲,谁将生存下来,可能由某些遗传素质决定。利他主义是进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自然界一条普遍存在的规律。(本报莫斯科1月7日电)
来源:科技日报 |
<---- 我要发言 更多新闻信息请查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