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创造出更佳癌症小鼠模型,推翻早先抗癌靶点

【字体: 时间:2003年10月22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生物通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 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被认为有控制血管生长作用的常见癌症相关基因事实上可能并非癌症药物开发的有效靶点。这项研究发表在10月期的《癌细胞》杂志上,证明早先曾燃起Id1基因希望的研究结果在一个更能准确模拟人类患癌过程的小鼠模型上站不住脚。

科学家开始这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进一步证实早先表明Id1基因激活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一步的研究,--包括他们自己的研究。血管生成这一过程会为肿瘤生长提供所需的氧和营养。

在早先对Id1的研究中,科学家用的小鼠模型是直接将肿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以刺激肿瘤生长,事实上也就是肿瘤移植。研究发现肿瘤在Id1激活的小鼠体内生长,而在Id1失活的小鼠体内死亡。

“但人可不是这样患上癌症的。”研究的领导人、霍普金斯的肿瘤学、皮肤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助理教授Rhoda Alani博士说。“我们是通过一系列随时间逐渐发生的遗传事件、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诱发患上癌症的。”

霍普金斯研究人员新开发的这个小鼠模型是通过将小鼠的皮肤暴露于致癌物质、使其逐渐发展出癌症而获得的。这个小鼠模型表现出与早先Id1基因研究完全相反的结果:所有Id1基因关闭的小鼠都发展比早先研究中出更多、更大的肿瘤。

“在研究一个过程的模型中所获得的有效抗癌靶点的线索才是准确定。”Alani说。“如果敲除这两个不同小鼠模型中的Id1基因会产生两种不同结果,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评估Id1在血管生成中扮演的角色。”

在皮肤暴露于致癌物质的小鼠模型中,研究小组的初步发现表明Id1 基因失活的小鼠癌症可能发展得更快,因为Id1的失活会诱导叫做gamma delta T细胞的皮肤免疫细胞中一个受体发生变异。这个受体缺陷会导致T细胞无法迁移到皮肤与癌细胞作战。

“我们意识到基于肿瘤移植小鼠模型的研究虽然在实验室中更快、更易进行,但同时研究移植和遗传诱变模型可以更清楚地获知基因如何互作的。”Alani说。研究人员认为肿瘤移植模型与癌转移的过程最为相似,Id1相关的血管生成可能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物通编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小鼠模型|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