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认为多利早夭很难说明克隆动物必然早衰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3年02月19日
来源:
[AD340X300]作为世界上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多利之死”举世瞩目。记者随即与上海生命科学界几位学者取得联系,就媒体上讨论的多利羊可能死于克隆动物的早衰原因一事征求他们的意见。
多利早夭很难说明克隆动物必然早衰
中科院院士、著名胚胎发育专家施履吉先生告诉记者,多利羊的病因一种说法是因为体弱,但多利为何体弱,其中的原因眼下还难下结论。首先,目前类似多利羊的成功克隆动物还很少,多利之死很难从统计学角度说明问题。第二,转移的细胞有可能含有多种突变。因为即使是通过自然生殖方式生殖的羊的寿命也有长有短,体质也有强有弱,因此很难说克隆动物必然早夭。此外,供体细胞本身衰老、核移植技术操作不当造成的细胞损伤等,都可能造成多利羊的体弱乃至夭折。
复旦大学遗传学教授赵寿元先生认同施履吉先生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从多利羊的死亡得出克隆动物容易早衰的结论,似乎根据不足。因为在多利羊之后相继问世的克隆鼠以及克隆牛的染色体中,影响寿命的端粒并没有缩短。
人类只是刚刚站在生命奥秘的“门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遗传学家曾溢滔教授昨天说,多利羊的诞生推翻了此前“已经分化了的细胞不可能还原成‘全能细胞’”的理论,这是其最大的贡献,因而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实验之一。但我们现在尚未完全掌握克隆动物的规律,在前进过程中碰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去解决。
施履吉院士等强调,“多利之死”再次提醒我们,目前人类只是刚刚站在了生物学遗传机理的“大门口”。迄今,人类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只是识别出了一大堆基因组的“名词”,但对生物学遗传指令中更为重要的“动词”、“助动词”等,以及这种遗传指令排列的“语法”,却所知甚少。而这正是今后科学家最值得努力的方向。
来源:文汇报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