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专家历数中国科技“软肋”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3年02月19日
来源:
[AD340X300]
——要成为科技强国更需勤练“内功”
记者 向杰
随着中国宇宙飞船成功的发射升空及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著名的《华尔街日报》即在本月10日发表了题为《中国产业新目标:科技超级大国》的报道,文章从多个方面描述了中国近期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在文章的结尾处断言,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那么中国将迈上一条通往科技强国的大路。
科研资金的投入当然是一个首要条件,但这样是不是就够了呢?中国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还应当注意什么?作为一个华人科学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分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心胸肾分子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心胸肾研究杂志主编魏启明教授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目前领导的“
D NA损伤和修复”课题是世界上同类研究中最前沿的。
魏教授首先肯定现在国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我国科技大步迈进的良好时机。政府逐年增加科技投入,目前国内很多实验室的硬件装配都非常好。国家虽然在整体实力上弱于美、日,但投在某些单项研究方面的经费并不少,甚至还要超过。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证投入产出比,怎样提高效率,可能是面临的当务之急。魏教授举例说,同样条件的实验室,同一条起跑线,同样两年时间,在国外的已经能够发表很好的论文,在国内的却鲜有所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科学研究是否成功,一个很大的取决因素在于其发表的论文的质量。魏教授本人即是很多学术杂志的审查委员,甚至是主编。他认为,中国目前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还不够。有些原本可能是很好的论文,本身的数据也不错,但就是因为不够严谨而遭遇退稿。严谨性的缺乏多数表现为,一篇文章不按标准去写;或者不注意用词的方法,不注意排列;或者是别的数据都有,就唯独某几个数据没有,其实不难嘛,多做两个数据就好了,但就是没补上。这方面不注意就会吃大亏。很多研究生是这样,有些教授也是这样,有时候审一篇论文时心里会非常奇怪:这些论文是否通过教授们亲自的审阅!通常情况下,对于自己有署名的文章应该是要反复看的,切不能差不多就算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方向的问题,魏教授说,国内容易犯急功近利、凑热闹的毛病,美国也有这样的现象,但国内特别普遍。科学研究不可能说一成不变,但大的方向应该是要在某一领域不断地深入下去。今天这个好,就研究这个;明天那个火,就研究那个,这样做很不容易出真正的成果。论文的数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质量以及研究的一贯性。我们在评价一个科学家的时候,很注重他的一贯性,哪怕是发表的文章并不多。有时候一篇非常出色的论文也可能并不是发在最一流的杂志上,但如果它被很多人引用,也是很好的。关键是别人能够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备重复试验,也就是质量一定要过关。抢第一时间发表当然无可厚非,但因此而人为的造一些数据就得不偿失了。
由此可见,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挑战,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自身的问题,包括科研人员的科学素质、整个社会的科研风气以及与之紧紧相关的科研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否则大练“外功”,罕修“内功”的后果,可能就是身子抗不住了!
来源:科技日报
|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