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染色体“拼接”新物种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3年03月13日
来源:
[AD340X300]通过对啤酒酵母染色体的处理,科学家已经将其部分地变成了另一个物种。2003年3月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成果,它是关于进化能通过染色体重排创造新物种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当两个个体无法共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时就会形成新的物种。长期以来,遗传学家一直猜想,在自然(而且是相当偶然的)条件下发生的染色体片段切割及拼贴对物种形成来说相当重要。但他们得到的证据却总是间接的,结论也不过是以亲缘物种形成的谱系图为基础作出的最好的猜测而已。例如,以往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遗传学家Stephen
Oliver及其同事完成的研究表明,由于原来的染色体重排看上去与新物种的分支并不一致,因此酵母菌的染色体重排并非物种形成的首要途径。
如今,Oliver小组不再试图重建过去的进化途径,而是利用遗传修补技术再现这一途径。研究人员用标准技术重排了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ivisiae的第6号和第7号染色体,使它们的基因序列和该菌的近缘种S.mikatae的对应染色体一致。然后,他们使S.mikatae与经过改造的S.cerivisiae进行杂交。由此产生的杂种一代有30%能够繁殖,这个成功率接近于同种交配的结果。S.mikatae与未经改造的S.cerivisiae杂交,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约为1%。
由于有时只有少量杂交后代能够繁殖,因此Oliver认为一定还有其他能够区分这两个物种的遗传差异。他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即使没有任何染色体重排,独立进化的基因也能产生与其他物种不同的蛋白质。
北卡罗来纳州Winston-Salem市Wake
Forest大学的进化遗传学家Clifford
Zeyl表示:“在有关新物种形成的研究上,人们首次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他也对染色体重排可能并非是物种形成的最初引发机制的这一观点表示赞同。
信息来源
http://www.stcsm.gov.cn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