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毒病专家讲述追缉非典元凶经历 介绍疫苗研制前景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3年04月28日 来源:
编辑推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副所长毕胜利
2003年的春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副所长毕胜利的生活同样因“非典”而改变。4月10日晚上11时30分,毕胜利和另外3位专家在“非典”病毒追踪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断定冠状病毒为非典型肺炎的元凶,这一研究成果比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早6天。
4月22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的试验室里,毕胜利研究员向记者讲述了他和他的同事们追缉“非典”病毒的经历。
全力缉拿非典元凶
4月21日,记者电话联系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希望能够采访到该所副所[AD340X300]长毕胜利研究员。对方的反应首先就是“毕老师太忙了!”
记者在再三请求下,终于联系上了毕胜利,他答应在次日下午挤出一点时间。
“太忙了,不好意思。”
22日晚上7点,毕胜利研究员终于出现在记者面前。42岁的他,一脸疲惫。
“你看,试验室门口还挂着肝炎病毒的牌子,‘非典’病毒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毕胜利本来是从事肝炎病毒研究的,但广东今年年初的“非典”疫情突然改变了他的研究方向。
今年年初,随着“非典”在广东的传播,追查“非典”元凶成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各国疾病控制方面的专家也都在集中精力追查“非典”元凶。各国专家不仅在与“非典”病毒赛跑,专家之间也在进行一场科技攻关上的赛跑。
“最紧张的时间其实已经过去了,那是在4月上旬。”
提起近10天的紧张试验,毕胜利满面轻松地告诉记者:“尽管很累,但也很自豪。作为一个病毒研究专家,冲锋在‘扫雷’前线是本职工作。”
毕胜利的助手告诉记者:“快1个月了,最忙的时候毕老师几乎全天候盯在试验室,连家人的面也见不上,人都瘦了……”
元凶就是冠状病毒
毕胜利介绍说,3月下旬,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了有关冠状病毒的研究结果。受这一结果的启发,他与病毒病研究所的李德新、段淑敏和许文波等4位专家将缉拿“非典”元凶的方向锁定在冠状病毒上。
4位专家对三例死于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肺标本和其中一例的脾标本进行了冠状病毒检测,并从这些标本中扩增出冠状病毒基因,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所扩增基因为冠状病毒的RNA聚合酶基因,从而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在病人器官内存在冠状病毒。
“在经过10多天夜以继日的试验后,4月10日晚上11点30分,我们的试验得出最终结果:冠状病毒就是‘非典’的元凶。”
毕胜利回忆起数天前的那一刻,依然激动不已。“我们连夜向《健康报》透露了这一结果。第二天,消息发表引起广泛关注……”
“全国许多地方每天都有许多样本送来,需要我们确诊。现在,我们每天繁重的一项工作就是确认疑似病例是否为‘非典’患者。”
毕胜利告诉记者:“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感冒患者的症状与‘非典’患者的症状极为相似,如何将二者正确区分是治疗‘非典’患者的前提。”
据毕胜利透露,他们曾在40例“非典”疑似病人中发现6例为普通感冒患者。
“如果不能及时确认,而将他们放在一起隔离,后果不堪设想!”
毕胜利说,正是在断定冠状病毒为“非典”元凶的基础之上,专家们的研究再次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出了“非典”诊断试剂。使用这一试剂,可以在两个小时内断定疑似病例是否为“非典”患者。
疫苗研制前景乐观
“不能跟你多聊了,我还要去试验室。”
当晚8点,由于试验需要,毕胜利委婉地向记者下了“逐客令”。在记者的请求下,记者随他走进了试验室。
在试验室里,记者还意外见到了北京某生物科技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正在配合病毒病研究所研制“非典”疫苗。当然,疫苗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培育成功。
“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向‘非典’疫苗的研制上。”毕胜利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盼望治“非典”的特效药和防“非典”的疫苗问世,集中精力研制“非典”疫苗已成为专家们的重头戏。
“中国科学院非常希望疾控中心早日培育出‘非典’疫苗,我们已经得到中科院院长基金的大力资助……”采访结束之际,毕胜利最后向记者表示,他对疫苗能够顺利培育成功表示乐观。毕胜利在向记者介绍非典疫苗研究的前景。文/王海涛 摄/杨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