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疫苗研制获突破 专家发现疑似保护性抗体

【字体: 时间:2003年05月16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记者严慧芳,通讯员徐平鸽)记者昨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该院李刚教授等专家通过对21例非典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的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均出现抗体,并发现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专家认为,该成果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策略的制定,制成预防非典的疫苗都具有重要意义。
   
    确认抗体预防效力仍需时间
   
    李刚教授等专家从今年2月初即开始该项研究。研究抽取了该院21例非典患者不同时期的序列血清,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21例非典患者体内都产生抗体。检测结果发现了IgM(免疫球蛋白M)和IgG(免疫球蛋白G)两种抗体。其中IgM抗体表明有近期感染,而IgG抗体则分为保护性抗体和无保护性抗体。李刚教授表示,要确定IgG抗体是否为保护性抗体还需建立在两个条件之上,一是这些非典患者不会再次感染非典,二是这些患者恢复期的血清注射到高危人群中可以起到预防病毒攻击的作用。估计实现这两个条件,至少还要观察研究半年至1年时间。
   
    研究发现,在发病的最初一周内,两种抗体均未产生。IgM抗体在发病10天左右开始出现,14天达到高峰,60天时约1/3的患者仍可检测到IgM抗体,90天时基本消失。IgG型抗体亦可在10—14天时检测到,但滴度较低,60天时达到高峰,90天时仍维持在高水平。在调查的21例非典患者中,恢复期病人100%发现有IgG型抗体。专家认为,该成果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策略的制定、预防和控制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性抗体有利制疫苗
   
    据介绍,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甲型肝炎,属于急性病毒传染病的表现。这种变化规律暗示IgG型抗体很可能是保护性抗体,有抵抗同型病毒再次攻击的作用,可能是具有免疫力或抵抗力的标志。
   
    李刚教授认为,广东因为发现非典病例比较早,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不同时期的血清来进行调查研究,从而首先发现这一抗体的变化规律。他表示,如果IgG型抗体最终被确定为像甲肝抗体一样属于保护性抗体,则对制成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疫苗或蛋白质疫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通过从恢复期患者的血清中提取IgG型抗体并注入高危人群(医护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使其达到被动免疫预防非典的目的。
   
    摘自:新华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非典疫苗|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