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培养米粒心脏体外存活34天

【字体: 时间:2003年07月10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由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培养的一颗人类胚胎早期心脏到9日为止,已经在实验室里独立存活34天。这颗小心脏因其体积只有小米粒大小,被医生称为“米粒心脏”。经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检索证实,这是人类首次培养成功的人类胚胎早期心脏的体外模型。
   
    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培养皿里的“米粒心脏”规律性地跳动。沈阳市妇婴医院院长曲文玉介绍说,这颗心脏发育良好,具备成人心脏的外形;最初心室每分钟跳动18次到22次、心房每分钟跳动60次到80次,现在心室、心房跳动已经同步,不过每分钟跳动次数已下降到20次左右。
   
    “与正常发育的人类胚胎心脏相比,‘米粒心脏’的体积要小许多,结构和功能也不够完善。”一直负责培养“米粒心脏”工作的大夫王彤说。
   
    沈阳市妇婴医院是东北地区最早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研究的机构之一。一段时间以来,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原始生殖细胞的研究,希望能从中得到最有生命活力的干细胞,将来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今年6月5日,这家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取到一个怀孕52天的年轻女子人工流产胚胎标本,在解剖显微镜的帮助下,医生从指甲大小的胚胎中取出已具备雏形的心脏,然后放到装有特制营养液的培养器皿里。
   
    令医生们惊喜的是,这颗独立的人类胚胎早期心脏奇迹般地成活了:它在实验室圆形器皿里“咚、咚”地跳动。下一步,实验室打算创造一个更接近人体的环境,用饱含氧气等“营养”的血液养活心脏,以促其更好地生长。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6月17日出具的文献检索报告认为,在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实验室培养这颗人类的心脏之前,中国已见孔雀、鱼、鼠心脏体外培养研究方面的文献报道,但人胚心脏体外培养成活研究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
   
    沈阳市妇婴医院院长曲文玉认为,“米粒心脏”将为下一步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以及发育生物学等新兴科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更近人体生理状态的研究对象——人类心脏。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研究人类早期心脏体外生存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新华社 记者葛素红)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心脏|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