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裔生物学家为中国教育提建议

【字体: 时间:2003年09月30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美普林斯顿大学年仅36岁的施一公教授,因发现人体细胞凋亡过程失灵会导致癌症,而于上个月荣获美蛋白质研究学会颁发的“埃尔文•西格”青年研究奖。记者听到后立即向施一公教授表示祝贺,并约请他对目前中国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美蛋白质研究学会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研究组织,在生物学研究界享有盛名。施一公教授成为该奖项设立17年来首位获奖华裔生物学家。

  施一公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96年在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5年前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工作,2002年获正教授职位。目前,施一公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在回答记者“你觉得中美科学家之间,搞科研能力的差别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时,施一公说:“以清华为例,清华学生个个都是条龙,基础扎实。但毕业后搞科研能力不强。我认为关键是国内教师知识老化,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言外之意,中国教师要加快知识更新。不过施一公认为,中国科学家也有自己的优势。他说:“中国科学家的优势在于,理工知识基础好,开始感到吃力,但很快就能适应环境赶上去。”

  在回答美国教授是否难当这个问题时,他笑着说:“在国内,我的性格比较争强好胜,也属于爱胡思乱想的一类人。我在河南郑州实验中学上学时就比较活跃,在清华我还是田径队的,练长跑。所以到美国,我从未感到做教授难。”

  施一公现在在美国一流大学当教授,所以我请他给读者讲一讲:“争做世界一流大学,应该首先抓什么?”施一公说:“狠抓科学研究。中国大学的本科生是世界质量最好的、一流的。北大、清华生物系的毕业生,前几名的都到国外留学去了,这不行。所以中国应拼命创造条件,让优秀的生物学毕业生留在国内,这样搞研究的起跑点才会高。另外,研究课题要结合实际,即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教师不要总盯着企业向钱看。”

  施一公目前还兼任美国一家生物公司顾问。由于他的研究成果对研发多种治癌药都有用,所以下一步,他准备投入较多力量,帮助研发这种新药。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华裔|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