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获今年“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

【字体: 时间:2004年10月10日 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推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0月6日将“2004年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 

    据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报道,参加“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竞赛的共有来自全球800多名科学家。朱有勇的论文《稻米基因多样性和病理控制》以及日本科学家的论文分获农艺学和养殖学领域的一等奖。 

    粮农组织将于10月14日“世界粮食日”在罗马总部向获奖科学家颁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星期三(10月6日)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在来自全球各地800多名参赛科学家中,云南农业大学的朱有勇教授以四年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稻米基因多样性与病害控制》获农艺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显示,利用稻米基因的不同可以有效地减少稻瘟这种常见的病害。粮农组织说,两篇获奖的论文不仅极具科学价值,而且对世界稻米的生产有重大的影响。朱有勇与这位日本科学家将于10月14日“世界粮食日”在粮农组织罗马总部接受颁奖。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国际稻米年”,并以“稻米就是生命”为主题,希望唤起世人对稻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关注。来自中国的三名业余爱好者最近还获得了粮农组织国际稻米年摄影赛的前三名。



    朱有勇:“务农”的教授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55年11月生,1982年1月入党。他长期从事植物病理研究,在国际上建立了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理论体系,在理论和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对我国及世界水稻生产,尤其是对优质稻的高产、稳产作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联合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学家”称号。 



    “务农”的教授 

    2000年8月17日,是云南农大人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有勇教授等撰写的科技论文《遗传多样性与稻瘟病的控制》,发表在全球的权威杂志《自然》上,并配发了国际著名学者对此项研究的专题评述:“这一研究成果为水稻病害的控制提供了一种生态学的方法,在大面积栽培中更加有效,这将为中国和世界水稻的稳定生产作出贡献。”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一) 

    有人说,人类每一种选择都孕自土地。对朱有勇来说,自己的一切似乎总是难以割舍对土地的感情与牵挂。 

    朱有勇出生在云南个旧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个旧市的一个矿区度过的。矿区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广阔的田野给了少年朱有勇无边的快乐,也使他对农业有了最初的认识。 

    1974年,朱有勇高中毕业后,下乡到个旧市卡房绕苟街大队插队。4年的知青生活,让他感受了耕作的艰辛。当他看到自己和农民们辛勤耕作一年,得到的却只是难以糊口的收成时,内心一阵阵刺痛。这一切都在朱有勇的内心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那时起,他已经无法摆脱对土地的这种深深的依恋。 

     1982年初,朱有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从云南农大毕业留校任教,紧接着又考取了段永嘉教授和陈海如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攻读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从事水稻稻瘟病研究。这时的朱有勇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已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个人的前途必须与党的事业、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紧密结合起来。跨进农业科技大门的他,已经发现这是一个异常精彩、富有挑战性的世界。在他看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国家昌盛、人民富裕的根本。从此,他立志把毕生的精力和热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农业、农业教育和农业科研事业。 

    1994年,他进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修分子植物病理学。两年后,朱有勇完成了在悉尼大学的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回到了母校,在新建成的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开始了攻克水稻稻瘟病的又一次冲刺。 

    人们不只一次地问过朱有勇:你在悉尼已经拥有了很好的工作条件和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妻子和女儿都陪伴在身边,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毅然回来报效祖国的呢? 

    朱有勇回答说,因为那里不是我自己的家,我做得再多、再好,也是在别人的土地上为别人做,为老板做。回国后,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做我想做的事,做比在外国做得更多、更好、更有意义的事。 

    回到自己亲爱的祖国,面对着故乡那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回想自己在异国求学的日子,朱有勇难忘党对他的关怀与教诲,一种温暖的感觉在他内心流动,这种感觉陪伴着他度过艰难跋涉的日子,也抚慰着他渴望创造的心灵。 

    今天,当他作为一名农大教授、农科专家,一名深受农民喜爱、能为农民带来生产效益的农作物“保护神”,面向土地的时候,土地带给他的是一种含蓄深沉的亲切,是一种荡气回肠的豪情。他风尘仆仆,像乡村干部一样,和农民拉家常;像普通农民一样,脱下鞋子,卷起裤脚,下到泥田中。他感到了家的踏实和事业的希望。 



    (二) 

    水稻是人类的“功臣”,它供养了世界二分之一的人口。长期以来,为了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世界各国的水稻生产不得不追求高产再高产的目标。但是长期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稻区的生态环境,作物病害流行周期越来越短。在云南,由真菌引发的稻瘟病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朱有勇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那段时光是他“务农”以来感到最苦闷、最压抑的日子。 

    一个思路使朱有勇和他的同事们豁然开朗:事实证明,原始森林不会发生大面积的植物病虫害,也不会出现植物营养不足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因素支撑着这么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维持着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发展呢?于是,朱有勇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设想:按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要求,合理实施品种多样性种植,达到对稻瘟病控制的目的。 

    1997年,该设想获亚洲发展银行资助,云南农大与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合作开展了“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1998年,云南省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稻瘟病分子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对这一设想的深入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1999年国家科技部把“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持续控制稻瘟病试验示范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的潜心研究和广泛充分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对感病水稻品种的稻瘟病的防效达81.1%—98.6%,减少农药施用量60%以上,抗倒伏率100%,亩增产优质稻42—74公斤,平均亩增收100元左右,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00年该成果被列为云南省高新技术推广项目和云南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计划3年内在云南省推广300多万亩,在我国其他省市和世界稻区将得到更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朱有勇和他的同事们基本搞清了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机理,完善并简化了水稻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的应用技术,在国际上建立了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理论体系,在生产实践中检验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和技术措施的可操作性,在理论和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对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产,尤其是对优质稻的高产、稳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 

    朱有勇说:在工作中,我很在乎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想把实验室的工作搞上去,出成绩,出效益,我作为一名组织者、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身先士卒,起好带头作用,在困难面前要上,在利益面前要让。自从入党那天起,我始终这样对自己说,你已经是这个组织的一员了,你必须珍惜她的荣誉,维护她的尊严。 

    朱有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当掌声为他们响起的时候,挂在朱有勇和他的同事们脸上的微笑是平静而从容的。在朱有勇心目中一切荣誉带给他的喜悦,都无法与田野上沉甸甸的稻穗给予他的欢乐和震憾相比。朱有勇说,那是一种实实在在、令人兴奋不已的感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就是最大的动力。朱有勇说,并不是我个人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同事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默默的支持。大家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去攻克难关,战胜困难。朱有勇硕果累累。1997年12月被国家科委评为500名农业学术骨干;1998年4月被云南省评为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后备人才;2001年被评为“全国农林科技先进工作者”。面对接踵而至的鲜花和掌声,朱有勇深情地说,他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感谢他的老师给予的指导,感谢国内外同行们给予的帮助,感谢各级政府给予的支持,更要感谢党的关怀。



中国攻克稻瘟病

---记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朱有勇

  "我看见了很多因稻瘟病减产减收的农民兄弟焦虑、求助的目光。"46岁的朱有勇教授说,他在那种目光下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在云南,由真菌引发的稻瘟病的流行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为攻克稻瘟病,朱有勇有时一连几天、十几天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寻找控制稻瘟病的有效方法。他说,那是他"务农"以来感到最苦闷也最压抑的日子。

  1982年,朱有勇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攻读植物病理学,从事水稻稻瘟病的研究。1994年,他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修分子植物病理学。两年后,他回到了母校,在新建成的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开始了攻克水稻稻瘟病的又一次全新冲刺。

  "原始森林不会发生大面积的植物病虫害,也不会出现植物营养不足的现象,是什么因素在支撑着这么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疑问是科学的前奏。一个新的设想让人豁然开朗---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即利用水稻品种资源,实施品种多样性种植,达到对稻瘟病控制的目的。1997年,获亚洲发展银行资助,云南农大与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合作,开展了"水稻品种多样性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1998年,云南省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对这一研究给予了重点支持。1999年,国家科技部又把该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

  经过3年多的扎实工作,朱有勇和他的课题组完成了200多个水稻品种抗性基因LRR区域指纹结构分析,24个水稻品种抗性基因区研究,300个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农户种植习惯等研究;完成了2000余个稻瘟病菌株的群体结构分析,基本搞清了稻瘟病遗传宗亲群的分布、寄生品种的相互关系,并完成了田间稻瘟病菌孢子扩散规律研究。还在云南、四川、重庆、江苏等十个省、市完成了400多个小区试验、对比试验和70余万亩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对感病水稻品种的稻瘟病防治效果达81.1%-98.6%,减少农药施用量60%以上,抗倒伏率100%,亩增产优质稻42-74公斤,平均每亩增收100元。2000年,该成果被列为云南省高新技术推广项目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计划3年内在全省推广300余万亩。

  2000年,朱有勇的论文《遗传多样性与稻瘟病的控制》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引起世界关注。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在云南省进行大面积水稻品种多样性间栽控制稻瘟病实验获得成功的消息。该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成绩属于过去,属于党。我要按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要求,加倍努力,用辛勤的劳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党的事业中去,为党旗增光。"这是朱有勇教授在成功攻克稻瘟病后的表白。

  人们不只一次地问过朱有勇,你在悉尼已经拥有了很好的工作条件和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妻子和女儿都陪伴在身边,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决定回国?朱有勇回答:因为那里不是我的祖国。自从18年前入党的那天起,我始终告诫自己,你已经是这个组织的光荣一员,你必须珍惜她的荣誉,维护她的尊严。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