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研究酝酿发展新思路

【字体: 时间:2004年10月15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从10月10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六届全国毛细管电泳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一度成为DNA分子测序领域主流技术、为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提前完成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正要酝酿新的发展思路。

  据了解,毛细管电泳技术是一种基于“不同组分在溶液中电泳迁移速度不同”的原理,利用电解槽和与之相连的毛细管对样品组成进行分离和检测的化学分析技术。193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士化学家Arne Tiselius教授利用电泳现象发明了最早期的界面电泳,用于蛋白质分离的研究,从而开创了电泳技术的新纪元。此后,各种电泳技术及仪器相继问世,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ichard Mathies教授更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芯片电泳方法,发展出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碟形高密度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大大提高DNA分子的测序速度。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炳承说,毛细管电泳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工程中的应用,是技术促进人类科技发展的成功范例。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研究,促成了一个研究分支——芯片毛细管电泳,即第一代微流控芯片的出现。今天,科学家们可以在芯片上对生命物质如基因、蛋白质和细胞等进行分离和分析。例如,Mathies等正在开发用于探测火星氨基酸和可能微生物的新集成方法。

  担任本次会议名誉主席的竺安研究员工作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位从事毛细管电泳技术研究的学者。他认为毛细管电泳技术虽然在最近十多年里蓬勃发展,但其研究应有新的思路,应该“瞄准国际发展的前沿”。大会共同会议主席、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主任陈义研究员也表示,希望本次会议能“启示未来发展的前沿和方向”。

  据悉,为期五天的本次研讨会邀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以及Richard Mathies作了大会邀请报告,来自全国50多个单位的约1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