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季焜: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符合国家利益

【字体: 时间:2004年06月1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AD340X300]

6月9日晚7时,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新报告厅举办了新一期的名家论坛。中科院创新基地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黄季焜,围绕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政策及其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等方面为在场的师生做了一场详实而又精彩的报告。  

陈章良校长主持论坛,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生物学院王国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秀清教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普书贞,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武拉平等出席了报告会。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经费投入巨大   

黄季焜指出,1986年-2002年,国家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增幅很快。目前,中国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队伍,其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人员达到近3500人,是世界上从事生物技术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科研经费的支出逐年增加,去年达3亿多元,是除北美之外发展中国家中现代转基因作物研究能力最强的国家。  



微观层次:转基因作物经济效益显著  

以对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农户为例。调查结果显示,3  年平均种植抗虫棉农户每公顷收入增加1378元。所获得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单产的提高和农药与劳动投入量的减少。种植抗虫棉比非抗虫棉农户每公顷少施农药34  公斤,少投入劳动力41工日。尽管抗虫棉的种子价格较高,但抗虫棉种子用量较非抗虫棉少,种子费用支出每公顷只增加400  元左右,并不影响农民收入。  

另外,种植非抗虫棉的棉农出现头痛、恶心等轻度中毒人次比例也比种植抗虫棉农户高得多。  

这表明抗虫棉的种植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棉农的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的中毒比例,从而有利于农户的健康,并有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黄季焜同时提到,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是技术本身的原因,而是相关政策及农民知识的缺陷。如在被调查的种植抗虫棉的农户中,种子的使用方面共采用了73  个“品种”,真正存在的品种为28个,其中仅有13  个品种为经过农业部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批准的品种或者经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部门审定的品种,这表明了种子市场亟待管理与整顿。  



宏观层次: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将促进经济及贸易发展  

黄季焜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首先转基因棉花的商业化,将促进我国棉花和纺织业生产的发展和出口,增加棉农收入。  

虽然抗虫棉增加了种子成本,但由于提高单产、节约劳力和降低农药投入等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单位产品总成本的下降使棉花价格降低9.3%—10.9%。单产提高弥补价格下降对生产的影响,使棉花总产量提高。总体上,由于成本下降幅度与产量提高幅度之和高于价格下降幅度,使棉农从中受益。  

较低的棉花价格将促进纺织业和贸易的发展,纺织部门将成为转基因棉花商业化中受益最大的部门之一。纺织品产量增长而价格降低,会促进出口增长,纺织品贸易平衡(净出口)不断增加。  

其次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将促进我国水稻生产和大米出口,增加稻农收入。  

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在大力推广转基因水稻的方案下,由于成本下降和单产提高的作用,预计2010  年大米价格将降低而总产量增加。价格降低就将使促进我国大米净出口的增加。  

从稻农的角度,种植水稻的农民从成本下降和产量提高得到的收益比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高近一半,稻农的收入将增加。  

再次转基因棉花和水稻同时商业化,将使我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福利增加,同时扩大了农民的非农就业。  

假设转基因棉花和水稻同时商业化,在增加的总福利中,46%归生产者(农民),国内大米消费者、纺织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食品加工业和贸易部门、国外的消费者都将从中获益。  

尽管两种作物对劳动力的需求都有所下降,但其下降数量少于纺织业等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农民的非农就业,也促进了劳动力和资本在不同产业间配置的优化。  



商业化投资回报率高  

黄季焜还特意提到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专家、各主管部门、15个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的调查及市场模拟显示,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投资的回收周期较短、投资效益高;相应的,推迟产业化的政策成本则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及政策建议  

黄季焜在总结中说,转基因农作物的发展是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对生产的扩大、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等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他提出了如下的政策建议:1、继续增加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投入,加速转基因农产品商业化步伐。2、对转基因农作物采取自愿性标识,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提供市场保障,使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从“三农”的角度考虑,引进国外技术与自己研发并举,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4、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常规技术仍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需同时发展。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转基因|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