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囊载体具有基因治疗应用潜能

【字体: 时间:2004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牵头,并由新加坡约翰·霍普金斯组织治疗工程实验室与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及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共同开展的一项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新型非病毒纳米微囊——VEGF复合体转染鼠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试验研究”日前结题。该研究证明,纳米微囊转基因载体作为一种新型非病毒载体,具有基因治疗应用潜能。这一研究成果为应用于血管重建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据介绍,血管生成与血运重建是创面愈合、移植组织存活的关键。VEGF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生成细胞生长因子,其表达后形成的蛋白质主要有4 种形式:VEGF165、VEGF121、VEGF189、VEGF206。其中,VEGF165的表达在大多数情况下占优势,是VEGF的主要功能形式。然而,血管过度生成也会引起瘢痕形成,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寻求安全、高效、瞬时的基因转移系统。

  目前,在基因治疗中采用的病毒载体多为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等。目前,人们在利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染方面虽取得一定成功,但一个病毒载体一般只能转载一个目标基因。同时,病毒载体在目标基因的表达时间、免疫源性反应以及安全性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该研究通过以纳米微囊包裹VEGF基因体外转染3Y1细胞,证明相对浓度的纳米微囊有较脂质体优越的基因转移效率;转染细胞经压力筛选4周后,VEGF在胞内及胞外表达稳定,说明被转染细胞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表明其能有效地控制作用时间,不会导致血管过度增生。

  据研究者解释,VEGF蛋白不稳定,被水解成为没有活性的单体后,其半衰期为6分钟,而纳米微囊采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包裹,故可明显提高转载基因的活性,并具有长时间缓释功能;纳米微囊——DNA结合体可在保持基因活性的情况下长时间低温保存,因此纳米微囊包裹重组质粒DNA真核表达载体可以应用于基因治疗。

  研究者强调,高浓度的纳米微囊有较大的毒性,并且其毒性与转染效率呈负相关,所以将其应用于不同的细胞时还需摸索其最佳的转染浓度,从而在追求转染效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其毒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基因治疗|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