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S细菌核糖体亚单元含有20个蛋白和一个16S核糖体RNA——这是我们所知道的,但是这些蛋白和RNA如何组装成30S核糖体亚单位我们还并不知晓,近期来自美国加州Department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Chemistry, and The Skaggs Institute for Chemical Biology,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La Jolla,的研究人员帮我们解答这个透视生命基本过程的奥秘,并且也为研究其他大型的,多组分复合物的组装过程提供了一个蛋白标记技术。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1日的Nature杂志上。
亚单元含有20个蛋白和一个16S核糖体RNA——这是我们所知道的,但是这些蛋白和RNA如何组装成30S核糖体亚单位我们还并不知晓,近期来自美国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与化学系(Department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Chemistry,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帮我们解答这个透视生命基本过程的奥秘,并且也为研究其他大型的,多组分复合物的组装过程提供了一个蛋白标记技术。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1日的Nature杂志上。
大分子机器自我组装过程包含了许多细胞的基本活动,比如说转录,mRNA传递,蛋白翻译和DNA复制等。而在这些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装工厂”,那就是核糖体。这个由Robinson和Brown于1953年在电镜中观察到的细胞器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真核细胞中核糖体是80S型(分为60S和40S),原核细胞为70S型(分为50S和30S)。
由于这一结构是研究RNA-蛋白复合物的非常合适的模式系统,因此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搞清楚这个复合物是如何组装和行使功能的,但是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核糖体形成过程就被直观地认为是一个普遍性的、决定速度的构型变化。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James R. Williamson,Gary Siuzdak以及Megan W. T. Talkington利用一种新的定量质谱脉冲追踪蛋白标记技术(a method involving pulse–chase monitored by quantitative mass spectrometry (PC/QMS))追踪20 种蛋白和16SrRNA是如何形成30S核糖体亚单元的,结果发现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快速决定的变化,而是通过一系列不断有各种蛋白结合上来促进构型形成的中间结构最后促成30S结构的形成。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30S细菌核糖体亚单位的形成过程,而且重要的是为研究其它大分子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例和研究方法。(生物通记者: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