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起源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06月21日
来源:光明日报
生命起源与物质起源、宇宙起源一道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科学难题。我国科学家在这一科研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果,整体研究水平目前已跻身世界前列。
第十四届生命起源国际大会今天在清华大学开幕,这是国际生命起源研究领域最高级别会议,吸引了包括2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3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有关专家指出,“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北京举办,本身就是对我国生命起源研究水平的肯定。”
据介绍,我国虽然在纯粹的生命起源课题上国家资助的课题不多。但经过广大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目前已发展起了一支强大的与生命起源相关的研究队伍,并已取得可喜的成就 以清华大学赵玉芬院士为代表提出了蛋白质与核酸共同起源与进化的实验模型。经过二十余年不懈的努力,现在该模型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贝时璋院士为代表提出了细胞重建学说。该学说对细胞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研究员等科学家为首,对云南澄江生物大爆炸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生命的进化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中科院微生物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对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耐辐射和耐高温的古菌,为生命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香港科技大学王子晖教授发现认为,古细菌———嗜热甲烷古菌可能是“生命之根”。
生命起源研究 巨大应用前景的交叉学科
生命起源与物质起源,宇宙起源一道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难题,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之一。由于其高度交叉性,涵盖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生物,地质,考古,航天,数学及物理等几乎所有自然科学门类。对它的深入研究将广泛带动一系列学科的发展。对它的关键问题的突破不仅可极大提高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也必将产生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并应用于科学与经济的发展中。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研究,并已取得辉煌的成果。由这些成果又衍生出许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并已应用于工业与科学研究之中。
其一,以Miller为代表的放电氨基酸合成实验开创了现代生命起源的新纪元。该实验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氨基酸等生命物质是怎样由最简单的原始小分子而生成的。沿着这一条道路,人们逐渐理解了碱基,糖,核苷及核苷酸等其它重要生物物质的起源问题。在这一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同时促进了放电化学,光化学和其它射线化学发展,并进而推动了微波化学和声化学的发展。
其二,以美国航天太空总署(NASA)科学家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在Miller实验的基础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太空生命的探索热潮。NASA不遗余力对火星发射了一个又一个探测器,并已在火星上找到了水存在的证据;欧盟科学家则对慧星,陨石等天体物质进行了深入探测,并发现氨基酸在以上各天体中存在的证据;而法国等国则对木卫六(Titan)专门发射了探测器并发现了甲烷,HCN等150余种分子,对生命起源研究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这种对太空生命的探索热潮背后,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改造月球,改造火星的计划不断出台。封闭的生命圈研究也方兴未艾。人们正为人类有朝一日走出地球,移民宇宙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也为争夺宇宙资源埋下伏笔。
其三,以Orgel为表的一批科学家对核酸的模板聚合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没有酶存在的条件下,核酸单链可制造其互补链形成双链,并进而复制自己。另一批科学家则发现RNA不仅是遗传物质,而且它具有催化功能。由此提出了细胞起源之前的“RAN世界”理论。以上两者结合在一起,科学家们又发展起来了一种试管内进化技术—分子进化工程。现在分子进化工程的结果已经能够回答诸如以D-核糖组成的核酸只选择性把L-氨基酸联接上tRNA这样的困难问题。与此同时,在新药创造,新功能基因的发现和新物种的开发方面,分子进化工程的发展已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四,以Schopf为代表的科学家已发现距今最早的生命化石(38亿年前)。对地球上生命的年龄进行了初步定义。由此而发展起一整套考古学与地质学研究的新方法,对地球演化,矿物形成理论都具有贡献。其中一项拉曼成像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医学诊断之中。
其五,在多肽与核酸的形成机理和其相互关系上,国际上已有一大批科学家做出过杰出贡献。最重要的是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一直成为生命起源研究中的热门争论课题。对其深入的研究已发现了多肽形成的机制,核酸形成的机制,多肽与核酸形成的能量物质(或推动力)来源等。我国以清华大学赵玉芬院士为代表,提出了磷酰氨基酸为基础的多肽与核酸共同进化的模型,受到世界学术界的注目。在进行磷酰化氨基酸的成肽机理的研究中,已经发展了独有的多肽合成方法,并已应用于二肽药物的工业生产之中。
生命起源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以上方面的进展只是沧海一粟。其它诸如非天然氨基酸在生命体系中的表达,非天然核酸的形成及在医药和物种创制中的应用;手性起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现象及其在发酵与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等领域不胜枚举。总之,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制高点之一,也是同时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交叉学科。
第十四届生命起源国际大会(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theOriginofLife)今天上午在清华大学隆重拉开序幕。大会名誉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及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院士赵玉芬分别致辞。
生命起源国际大会由国际生命起源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Study of OriginofLife)主办,每三年举行一次,是生命起源研究领域最高级别会议,受到全世界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物理、考古及航天等各广阔领域专家的关注与参与。
今年这次大会是该会首次在中国举行。这次大会注册到会中外学者320人(来自34个国家),其中诺贝尔奖得主2人,各国院士18人。大会收到论文244篇,其中邀请及口头报告63篇。大会将整整进行6天。
本届大会一共分十一个主题进行。它们分别是:⒈原始环境;⒉前生物合成;⒊不对称起源;⒋RNA世界;⒌细胞生命的出现;⒍最小生命形式搜寻;⒎生命的历史记录;⒏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现象;⒐太阳系内的太空生物学;⒑历史与教育;11.生命起源研究展望。
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生命起源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也为了对广大公众普及生命起源的科学知识,大会特别为市民准备了四个科普演讲:⒈诺贝尔奖获得者艾根教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⒉放电实验的发明者米勒教授《前生物合成与生命起源》;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陈均远教授《动物世界的黎明与外空生命的展示》;⒋中国生物物理学开拓者贝时璋教授《细胞重建——细胞起源的缩影》。除此以外,央视国际网站还邀请参会的著名科学家上网与广大网民以聊天的方式介绍生命起源研究的迷人课题与有趣故事。
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承办,支持单位有: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空间生命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生物通新浪微博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