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及发展建议

【字体: 时间:2005年07月25日 来源:农博网

编辑推荐: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

  生物农药业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始终未能形成规模产业。我国2002年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为85个,年产值18亿元;按总产值与生物农药品种数量比较,平均每个品种年产值仅200多万元。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生产国。井冈霉素、阿维菌素也已成为我国农药杀菌剂和杀虫剂销售和使用量名列前茅的品种。从综合产业化规模与其研究深度上分析,井冈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苏云金杆菌(简称Bt)4个品种已成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中的拳头产品和领军品种,而农用链霉素、农抗120、苦参碱、多抗霉素和中生菌素等产业化品种已成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中坚力量。这些品种现有的市场规模已占到生物农药的90%左右,它们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我国未来生物农药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由于使用生物农药较化学农药成本高、见效慢,而且农民生产出来的'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因而大大抑制了农民购买使用的积极性。而且农民还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多数情况下,防治同种虫害的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价格要高,一些农业生产资料门市部认为'生物农药价格高,不好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产业化的推进速度。



  我国加快生物农药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物农药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其研发和生产都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由于科研投入少,基础研究不够深入,科研单位无力或不愿进行高投入的产品作用机理、毒理学和环境行为学试验,研究周期延长或研究结果遥遥无期。同时也因体制问题,研发单位只重视学术水平,追求SCI文章;研究的目标、方向和要求不能完全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结果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实验室成果很多,具备商品化条件的品种不多,真正开发成产业化品种或当家品种的更少。同时,我国大部分生物农药企业又没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机构和能力,只能简单地从事农药制剂的加工、生产和销售。对于半成品,科研单位不愿放弃,生产企业又不愿介入,结果造成其束之高阁,无法转化或转化率低。

  解决办法应一是制定我国生物农药中长期指导性规划和政策,加强部门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协调布局。二是加强研究开发力度,促进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生物农药的发展需经过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反复循环和提高,最终才能形成产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生物农药研究与开发经费大量得到政府支持的做法,投入要分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研究要分别投入。三是在产业上要强调规模化发展,形成核心,提高竞争力。我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近200家,但大部分企业面临倒闭和破产,现在还维持生产的企业约100家左右,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仅4~5家上市公司,因此有必要通过市场机制和计划调控相结合的手段,通过重组合并形成几个年产值超5亿元的生物农药大集团,以提高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提升生物农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纵观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个取得商品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需要经过5~10年的研究与完善,才能达到产业化水平,再经过数年的努力才能达到大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水平。建议在政策上采取措施,如采取减免税收、贴息贷款或投资引导等,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直接联合,采取技术入股、投资办厂、建基地等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



生物农药发展回顾

  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农业病虫草鼠害和卫生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生理活性物质,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包括微生物源(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等)、植物源、动物源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

  按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对生物农药的最新界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化农药(如动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天敌农药(如天敌昆虫等)和转基因农药(如抗病虫草的转基因植物等)等几大类。但是目前在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生物农药目录中还没有转基因农药和天敌农药品种,因此本节介绍内容中不含这两类生物农药。

  (一)发展回顾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回顾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仿制国外成果或直接引进,开发成功了一批生物农药品种。

  我国于1959年从前苏联引进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剂,简称Bt杀虫剂,1965年在武汉建成国内第一家Bt杀虫剂工厂,开始生产Bt杀虫剂,代号叫“青虫菌”;随后我国自己筛选并生产的Bt 菌株,代号为“7216”。农用抗生素方面参照日本的研究成果灭瘟素S(Blasticidin S)、春日霉素(Kasugamycin)、多氧霉素(Polyoxins)和有效霉素(Validamycin),先后筛选获得灭瘟素(1959)、春雷霉素(1964)、多抗霉素(1967)、井冈霉素 (1973)的产生菌,并投厂生产出农用抗生素产品,为我国农用抗生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生物农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春天。我国研制成功的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公主岭霉素(Gongzhulingmycin)和多效霉素(Povamycin M)等3个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于70年代末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特别是井冈霉素杀菌剂的研制成功,开辟了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的第一个里程碑。

  2、从80年初到90年代中期,生物农药发展进入一个相对规范、平稳的发展阶段,成为无公害农药制剂中的一支生力军。

  1984年国家恢复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对生物农药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正式登记了生物农药品种有9个,到1995年底又临时登记了10个品种,规范了生物农药的生产、布点和应用。正式登记品种中有井冈霉素、农抗120(Agricultural Antibiotic 120)、多抗霉素、灭瘟素、春雷霉素、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公主岭霉素、赤霉素(Gibberemycin)和苏云金杆菌,临时登记品种中增加了阿维菌素(Avermectin)、浏阳霉素(Polynactin)、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苦参碱(Matrine)、印楝素(Azadirachtin)等生物农药,使生物农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同时国家也开始重视生物农药的研究,将生物防治的研发列为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为后来诸多生物农药新品种的研发成功和商品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个阶段特别要指出的是1992~1994年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害虫棉铃虫大发生,以从美国引进的Bt库斯塔克亚种(B.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ai)HD-1为主的苏云金杆菌制剂在防治该害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年产Bt制剂量由1991年的3500吨,发展到1994年的3万吨,使Bt成为活体微生物农药的最大品种;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研制成功阿维菌素品种,成为农药杀虫剂的最好品种之一,继井冈霉素之后开创了农用抗生素生物农药的第二个里程碑。

  3、从1996至2001年,生物农药进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

  1994年我国将生物农药研制和环境保护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农业部专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从政府角度规范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标准,促进了生物农药的发展。同时科技部将生物农药列入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和863计划中,并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了生物农药商品化的步伐。至2001年底,形成40余家研究机构、600余人的专业研发队伍和约200家的生产企业;累计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达到了80个,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3.9%;产品696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7.3%;年产11万吨多制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1%;年产值约18亿元人民币,占农药总产值的8-9%;使用面积4-5亿亩次,约占农药总应用面积的9-10%;农用抗生素和Bt的整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少数品种已大批量出口到东南亚和美国;迎来了生物农药发展的第2个春天。同时为我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进展

  生物农药产业化品种(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由1998年的5个增加到2001年的13个。已达到产业化规模的品种有井冈霉素、阿维菌素、Bt、赤霉素、云苔素内脂、硫酸链霉素、苦参碱、印楝素、农抗120、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多抗霉素(Polyoxins)、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宁南霉素(Ningnanmycin)。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国内外首次完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全序列分析,其egt序列分析结果被收入国际基因数据库。

  通过化学修饰改造阿维菌素,制得甲胺基阿维菌素(Emamectin benzoate,商品名为埃玛菌素)新产品,并获得农药登记注册,提高了阿维菌素杀虫活性10倍以上,降低了阿维菌素毒性7倍左右。同时阿维菌素新剂型微乳剂获得登记注册,降低了阿维菌素乳油中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筛选鉴定了5个新的Bt 亚种,至2001年底使我国新发现的Bt亚种数量增加到12个;新克隆基因达到28个。新构建的杀鳞翅目(Lepid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害虫的转基因Bt工程菌WG001以及构建的重组病毒NaSNPVegt-GFP+和VAcPhBtPE-皆被批准进行中试生产和环境释放。

  真菌杀虫剂登记取得突破,厚孢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porium)登记了防治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其登记号为LS 20011571。

  (三)相关工作

  1996年开始首次将“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农药”列为攻关课题级的研究项目,并通过5年的研究使11个企业取得了6个品种9个新剂型的农药、兽药和微生物肥料登记证,批量生产制剂产品5400多吨,创造产值1.22亿元,五年累计推广示范应用面积1650万亩次。使微生物农药步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阶段。

  2001年开始,国家计委在生物技术产业化专项中专门拨款支持生物农药产业化开发。第1个生物农药产业化专项是真菌制剂产业化项目,支持金额为8760万元,由吉林延边春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承担。

  2001年在陕西省发生了以农抗120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市场战,这是建国以来的生物农药较大的市场官司。由于农抗120在陕西销售看好,市场中出现了7种真假农抗120,官司打到了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和农业部药检所。经市场抽检质量合格的农抗120只有1种,不合格的3种,假冒的3种,特别是有些厂家将化学农药、井冈霉素等冒充农抗120销售,欺骗农民。因此如何规范生物农药市场为其健康发展成为今后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的一个方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生物农药|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