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国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图文)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5年08月0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
2003年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
全国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综合以上特征,你能猜到这个人是谁吗?没错,他就是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中国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平,他获得科学院院士的时候年仅37岁。曾经见过他真人一次,是他来中山大学做学术报告的时候。印象中张院士十分平易近人,是一个十分温文尔雅的人,头顶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张亚平院士(图片来源:中科院)
他主要的工作包括:
国内对于他的工作成就曾因为新语丝的一篇揭发稿而议论纷纷,小编寻找了一下他近年在期刊上发的文章,在这里罗列一些:
1 题目:Phylogenetic studies of pantherine cats (Felidae) based on multiple genes, with novel application of nuclear beta-fibrinogen intron 7 to carnivores
作者:Yu L, Zhang YP
杂志: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时间:May, 2005
2题目:Dramatic variation of the vomeronasal pheromone receptor gene repertoire among five orders of placental and marsupial mammals
作者:Grus WE, Shi P, Zhang YP, Zhang JZ
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时间:Apr, 2005
3题目:Different Matrilineal Contributions to Genetic Structure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Silk Road Region in China
作者:Yong-Gang Yao, Qing-Peng Kong, Cheng-Ye Wang, Chun-Ling Zhu and Ya-Ping Zhang
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时间:Dec, 2004
4题目:Phylogeny of East Asian Mitochondrial DNA Lineages Inferred from Complete Sequences
作者:Qing-Peng Kong, Yong-Gang Yao, Chang Sun, Hans-Jürgen Bandelt, Chun-Ling Zhu, and Ya-Ping Zhang
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时间:Sep, 2003
5题目: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History of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作者:Haipeng Lia, Shi-Jie Meng, Zheng-Ming Mend, Yun-Xin Fue, and Ya-Ping Zhang
杂志:Genetics
时间:May, 2003
限于篇幅我就不多罗列了,以上五篇文章中除了第二篇,其它张亚平都为通讯作者。虽然张亚平的确在Nature,Science,PNAS这些顶级杂志上的确没有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文章,但是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这些在分子进化领域不错的杂志他都有作为通讯作者为数不少的文章。
讲到分子进化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到底这个学科,了解它的基础背景,有多少人知道构建分子进化树?我相信人数并不多,因为现在做基因功能,蛋白作用的人比较多,分子进化太基础、太缺乏应用性了。分子进化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里要跟大家介绍一下的。对于从小学习达尔文理论的我们,可能对于其中的中性进化理论会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中性学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中性突变-随机漂变假说)是分子生物学与群体遗传学交融的产物。它明确主张:进化中大多数突变型的置换,不是由于正达尔文选择,而是由选择上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变型的随机固定所致。它还断言,分子水平上大多数种内遗传多态性,像以蛋白质多态性形式展现出来的那样,是选择上呈中性或近中性的,并靠着突变输入和等位基因的随机清除或固定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在物种中维持。
我觉得这个理论应该不能简单的就说成是与达尔文的理论相悖的,应该说两个理论考虑的出发点不同,中性学说比较着重于分子水平、微观地进化,而达尔文着重于宏观地进化。就好像牛顿三大力学定律并不适用于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你能说它就是错吗。
另外就是分子进化钟,它指某一蛋白在不同物种间的取代数与所研究物种间的分歧时间接近正线性关系,进而将分子水平的这种恒速变异称为“分子钟”。其实作为我来说,我觉得这个理论挺好理解的,虽然不同时段内突变的速度是不同的,可是你把这个时间从恐龙那里算起,再计算蛋白种类足够,那么根据概率总是匀速的嘛,一点愚见啦。
在这两个理论基础上发展了现在研究进化与动、植物起源的新方法,分子进化学。张亚平院士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他也引起了大家对分子进化的注意。最近越来越多的动物疾病传染到了人类的身上,我们除了关注这些病原微生物如: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猪链球菌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从家禽如鸡、猪的基因组的变化上着手。是不是人类的驯养使家禽的某些遗传特征发生了变化?是哪些变化让病毒基因与动物基因相互作用使病毒传染到人身上的呢?
我觉得这也不失一个新颖的研究方向,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到时发文章不要忘了写上我的小名啊(生物通记者 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