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台“中研院”研究称史前亚洲族群南往北迁徙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09年12月16日 来源:中新网
台湾“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东南亚及东亚73种族群的基因体鉴定结果显示,史前亚洲族群是由东南亚出发,南往北迁徙。这项研究成果也登上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
据“中央社”报道,“中研院”院士陈垣崇领军的研究团队,加入“人类基因体协会”辖下“泛亚洲”单核(上廾下甘)酸多型性合作组织的研究,比对亚洲73种族群的基因体DNA(脱氧核糖核酸)上的单核(上廾下甘)酸变异状况,从中看出亚洲族群迁徙的情况。
以往学界普遍主张,人类族群由北方和南方多重路线进入亚洲。但基因鉴定比对结果显示,亚洲族群或语言分类,都和遗传特征高度相关。研究同时显示,亚洲的南方族群基因也比北方族群还多样,因此可以说明,当初人类是从东南亚出发,由南向北往亚洲各地迁徙。
“中研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助技师陈建勋表示,历史上说的“炎黄子孙”,是最近几千年的事情,亚洲人类再从北方迁徙下来,基因鉴定的迁徙可以看出几十万年前的事情。
陈建勋解释,人类在非洲演化到一定程度后,便开始向外迁徙,因此在非洲这群人的单核(上廾下甘)酸是最多样的,越往北走,所带的单核(上廾下甘)酸越有限,就像一台载满货物的卡车,从台北开到屏东,沿路送货,送到高雄的货也许就和台南的不一样,送到新竹的货会比送到高雄的多,其中也可能重复。
陈建勋表示,由于中文“祖先”有褒贬的意思,其实单就基因鉴定来看,是没有祖先概念的。亚洲人都从非洲迁徙过来,只是谁迁徙的比较远而已,就好像兄弟分家,走不同的路,但不能说走得较近的弟弟是走得较远的哥哥的祖先。
陈建勋表示,单打独斗的研究看不到全面,跨境研究可以相互比较,看出哪些人因为基因关系,可能较容易产生某种疾病,找出致病原因。
陈建勋说,此研究不仅是人类的寻根活动,助于考古研究,也奠定未来药理学研究的良基,未来将进行跨境的药理学研究,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和糖尿病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