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最新Nature Genetic文章

【字体: 时间:2010年08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河南新乡医学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这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个体化防治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在线版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河南新乡医学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这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和个体化防治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在线版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新乡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王立东博士,其现任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等,1985年至今一直从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变机制和防治研究,在食管和贲门癌变早期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系统阐明p53-Rb系统在河南食管癌和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和规律。

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病之一,食管癌因早期无明显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现确诊已到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但早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位于人类第10号和20号染色体上的食管癌易感基因磷脂酶基因亚运型(PLCE1)和核黄素转运基因(C20orf54)。这项研究是王立东教授领衔河南省食管癌团队,联合河北、山西、上海等17个省(市),50家肿瘤科研院所和268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他们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对2.5万余例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在人类第10号和20号染色体上,首次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这一发现成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标志着我国食管癌易感基因研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食管癌遗传的分子基础,同时也提示了高易感人群身上所携带的一种分子标记,利用这种标记,通过一滴外周血的检查就可能识别这种高风险人群,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随访。并进一步设计针对性明显的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从而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6大恶性肿瘤之一。而中国一直是食管癌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诊断的食管癌患者约40万人,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目前中国食管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

食管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易复发和转移、预后极差,因此,阐明食管癌癌变的分子机制,建立适用于大规模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诊断的简便、经济和特异的分子指标和手段,对于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诊治水平已成为食管癌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这一重大发现有利于我国科学家深入解析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为食管癌高危人群预警、早期诊断、个体化预防和治疗以及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子靶标,也开辟了食管癌防治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subjects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 PLCE1 and C20orf54

We performe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by genotyping 1,077 individuals with ESCC and 1,733 control subjects of Chinese Han descent. We selected 18 promising SNPs for replication in an additional 7,673 cases of ESCC and 11,013 control subjects of Chinese Han descent and 303 cases of ESCC and 537 control subjects of Chinese Uygur-Kazakh descent. We identified two previously unknown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ESCC: PLCE1 at 10q23 (PHan combined for ESCC = 7.46 × 10−56, odds ratio (OR) = 1.43; PUygur-Kazakh for ESCC = 5.70 × 10−4, OR = 1.53) and C20orf54 at 20p13 (PHan combined for ESCC = 1.21 × 10−11, OR = 0.86; PUygur-Kazakh for ESCC = 7.88 × 10−3, OR = 0.66). We also confirmed association in 2,766 cases of 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cases and the same 11,013 control subjects (PLCE1, PHan for GCA = 1.74 × 10−39, OR = 1.55 and C20orf54, PHan for GCA = 3.02 × 10−3, OR = 0.91). PLCE1 and C20orf54 have important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for both ESCC and GCA. PLCE1 might regulate cell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angiogenesis. C20orf54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porting riboflavin, and deficiency of riboflavin has been documented as a risk factor for ESCC and GCA.

作者简介:

王立东,男,河南省获嘉县人,1958年8月出生,河南医科大学医学学士、肿瘤病理学硕士、浙江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博士,美国新泽西Rutgers州立大学博士后。现任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美国新泽西Rutgers州立大学,武汉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病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理事;河南省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1985年至今一直从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贲门癌变机制和防治研究,在食管和贲门癌变早期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系统阐明p53-Rb系统在河南食管癌和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发现:高发区人群存在O6-烷基鸟嘌呤-DNA烷基转移酶多态变体;提出:p53-Rb系统变化和AGT多态改变是食管癌变和高易感性的重要分子机制;创立了IHSS技术,建立了食管癌前病变细胞增生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和方法。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食管癌变早期的分子基础,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已发表中、英文论文和文摘429篇,4部医学专著,其中SCI收录57篇。发表在18种SCI源国际肿瘤相关核心杂志上,其中在“Cancer Research” (IF=7.69)杂志上发表3篇,在“Clin Cancer Res”(IF=5.62)杂志上发表3篇,在“Carcinogenesis”(IF=5.37)杂志上发表8篇。SCI统计(2000-2004),主要论文被“Science” “Cancer Research”等65种国际学术刊物引用900次,单篇论文被引用最高次数为113次(Wang LD, et al, Cancer Research,1993),主要论文还被美国“Surgical Pathology”等5部医学专著所引用,其中一部为美国医学教科书。被国际消化病年鉴(1997)收录全文一篇,该年度消化病年鉴共收录食管癌研究相关文献6篇。18次被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香港、台湾等地知名大学特邀作有关食管/贲门癌变机制研究专题报告。被美国Evidence-based Oncology杂志特邀撰写专家评论文章(Evidence-based Oncology,2002,4)。获得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和新泽西癌症研究协会等学术性奖励,一项卫生部三等奖,以及河南省教育厅和卫生厅等14项成果奖;获得香港Croucher Foundation基金访问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人事部重点项目、美国NCI项目、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河南省医药卫生创新人才工程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1995年至今已培养研究生68名(博士23名,硕士45名)。担任《临床实验病理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6部医学期刊的副主编和编委,被邀请为“Int J Cancer”“Cancer”“Carcinogenesis”“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等四部杂志评审论文。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政府津贴),被国家人事部选入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序列,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留学归国人员成就奖”。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