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从武大博士后走出的杰青 多篇文章解析朊病毒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0年09月20日 来源:生物通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朊病毒(Prion)进入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系列文章发表在Biomaterials和FASEB Journal等国际期刊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武汉病毒研究所肖庚富研究员,前者1994年从武汉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1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等。
朊病毒(Prion)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感染颗粒,会引起羊瘙痒症(Scrapie)、疯牛病(BSE)、人的克雅氏病(CJD)、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等神经退变性疾病,但朊蛋白进入神经细胞并在其内错误折叠的分子机制不明。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带Ni2+的荧光量子点(QDs)位点特异性地标记表达在神经细胞膜表面的朊蛋白,实现了单颗粒朊病毒在胞内运动历程的实时动态可视化,并证实脂筏成分在朊蛋白膜定位、启动内吞中的作用(Xie M. Biomaterials. 2010; Luo K.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通过圆二色光谱、分子筛液相色谱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人员证实在模拟朊蛋白内吞的环境下,低pH(早期内体pH 6,晚期内体pH 5)、大分子拥挤(糖)、Cu2+促成形成具有显著神经毒性、分子量约500KD、富含β-折叠的可溶性寡聚体(Huang L. FASEB J. 2010; Wu D. J Cell Biochem. 2010a)。这一结果为揭示朊蛋白错误折叠发生的部位和影响因素并进而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驻留在内质网的分子伴侣Calnexin能结合人PrPC并阻抑其热聚集,抑制其过量表达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Wang W. J Cell Biochem. 2010)。
庞代文研究组还与武汉大学生科院谢志雄教授课题组、化学院胡斌教授课题组和北京理工大学谢海燕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生物合成纳米材料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学的方法和体系解决化学领域内的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课题组通过时空耦合活细胞内的互不相关的生化反应,成功地在活的酵母细胞内尺寸及荧光发射波长可控地合成出了CdSe量子点。通过这种方法,使原本在300°C高温条件下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合物才能得到的CdSe量子点,现在只需在不添加这些危险有机试剂的条件下,在30°C时就可以合成出来。
这个方法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这种时空耦合细胞内非自然存在的生化反应的思路和策略是新颖的;第二,这种方法本身十分地绿色,整个反应过程中是在30°C的室温条件下进行的,避免了所有易燃易爆的有毒有机试剂,并且CdSe是在活的酵母细胞内得到的,这说明这种方法对于细胞的毒性很小。第三,在以往的工作中使用生物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半导体纳米材料,既不能得到产物的荧光性质也无法控制产物的粒径大小,而用这种方法合成的CdSe量子点,无论从材料的单分散性、粒径的控制还是荧光性质等方面都具有以往用生物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半导体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性质。
(生物通:万纹)
作者简介:
庞代文,男,出生于1961年7月,所长,教授。1994年6月从武汉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工作单位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01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等。
庞代文在生物纳米标记(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生物活体示踪与生物医学成像)、纳米生物器件(荧光、磁性、生物靶向的多功能纳米生物器件);DNA、蛋白质、细胞的表面固定、界面行为及生物活性;DNA/蛋白质表面电化学等方面作了较多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纳米科技重大专项“纳米生物和医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中法先进研究计划等近20项科研项目。正式发表论文113篇(其中SCI论文7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已获准6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申请美国专利1项,专著1本(《化学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科学出版社)一书副主编),专著专章2章,鉴定成果3项。其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学者引用650多次(其中SCI引用560多次)。荧光磁性细胞靶向多功能纳米生物器件的工作被Small选作封面发表;基于纳米放大技术的目视化基因芯片研究被Clinical Laboratory作为“亮点”进行介绍;12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著名大学作特邀专题报告。18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作特邀大会报告和特邀专题报告。
他应邀为Analytical Letters期刊的‘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s’专集撰写课题组工作总结的论文;应邀为Fullerenes Nanotubes and Carbon Nanostructures期刊撰写基于课题组研究工作的评述。正应邀为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的第11-15卷撰写‘Bionanolabeling’一章(2006年将由美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应邀为‘Encyclopedia of Bioscience’专集‘Emerging Technologies: Protein Probes and Chips’撰写‘Surface chemistry of proteins --- a key to protein probes and chips’一章。基于量子点研究的系统工作(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转让创办了“武汉珈源量子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现任国际知名SCI刊物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编委、《科学通报》特邀编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学报》、《分析科学学报》等刊物编委、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