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教授继Nature后再发Cell子刊封面文章

【字体: 时间:2011年01月06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德国乌尔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发现的甲壳类动物幼虫在经过数亿年的演化之后,与现生物种之间在生活方式和形貌形态上都具有很大相似性,这表明在一个特定的生态位里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模式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却没有太大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志(影响因子:10.992)封面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德国乌尔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发现的甲壳类动物幼虫在经过数亿年的演化之后,与现生物种之间在生活方式和形貌形态上都具有很大相似性,这表明在一个特定的生态位里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模式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却没有太大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urrent Biology》杂志(影响因子:10.992)封面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云南大学张喜光教授,其研究组07年曾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早寒武世带上肢的冠群甲壳动物相关研究进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大学首次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

化石是保存于沉积岩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印痕,它们提供了史前生命的直接证据。化石的保存状况有好有坏,对于其中一些在特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特别完好的类型,学术界称之为“特异保存化石”。在特异保存化石中有一种是奥斯坦型化石(Orsten-type),这类化石最初(上世纪6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K.J. Müller发现于瑞典奥斯坦地区,通常包含了一些微小的胚胎和具外皮的动物(多为未成年个体),由于其外皮的磷酸盐化,这类标本能三维完整保存,显示动物软体部分。这种化石主要发现于寒武纪和奥陶纪,以其精美细微的保存为后生动物早期演化提供了详尽的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证据。

最新这项研究就是通过Orsten化石取得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早寒武世的Orsten型化石标本独特的、细节化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表明,一种新发现的甲壳类动物幼虫在经过数亿年的演化之后,与现生物种之间在生活方式和形貌形态上都具有很大相似性。古生物学研究中那些形貌奇异、体型巨大的独特化石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论文报道的化石受到极大关注不是因为它的尺寸很大,也不是由于其种类特殊。事实上论文中所描述的化石是一种尺寸很小的甲壳动物幼体,而该标本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与经过了五亿多年演化之后与现生相关物种间存在极大的可比性。

甲壳动物的成虫生活在陆地而幼虫生活在水体中,使得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构造变化范围非常显著。这一论文中新发现的化石与其它寒武纪甲壳动物非常相似,同时与现生甲壳动物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Current Biology》杂志高度评价:“张教授等的论文在研究生命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亿年前漂流过古老海洋,仅仅是浮游生物一个部分的小化石研究,明确地揭示了:在一个特定的生态位里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模式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却没有太大变化。即使经历了往往带来变化和革新的行星风暴或演化事件,它最终还是按着最合适自己的方向发展。”

《Current Biology》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该项研究能作为封面文章发表,说明了张教授等在有关甲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演化取得的重大突破,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原文摘要:

A Eucrustacean Metanaupliu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Highlights
An early metanauplius of Eucrustacea that lived about half a billion years ago
This larva is similar to modern crustacean larvae in morphology and lifestyle
Its appendages likewise functioned similarly in feeding and locomotion
The evolutionary stasis may result from adaptation to a long-lasting physical regime
Summary
A new eucrustacean arthropod, Wujicaris muelleri gen. et sp. nov, is represented by a Lower Cambrian early metanauplius of strikingly modern morphology despite being the oldest known fossil of such an early immature crustacean larva. The morphology of the metanauplius closely mirrors that of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living barnacles and copepods [1,2], and it is likely that its appendages had a similar function for feeding and locomotion. The metanauplius larva demonstrates remarkable stasis in morphology, life history, and lifestyle of (small) eucrustaceans over 525 million years, probably as a result of adaptation to a long-lasting physical niche and regime involving low Reynolds numbers and laminar current flow

作者简介:

张喜光

学历(Education):

1992.01-1997.12: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地质科学系,博士(PhD)。

1982.02-1985.02:西北大学,地质系,硕士(MSc)。

1978.10-1982.0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学士(BSc)(成绩优良提前毕业)。

工作简历(Employment):

2002.02-现在: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

1997.10-2001.12: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地质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NOMAD地质咨询公司,油田地质师(Wellsite Geologist)。

1992.01-1997.12: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地质科学系,助教,助研。

1989.03-1990.01:英国Edinburgh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客座研究员。

1985.03-1991.1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室主任。

奖励、奖学金及研究资助(Honors, Fellowships and Grants):

2009-11: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8CC005,主持人)

2008: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7: 教育事业奖,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95307055)

2007: 教育部2007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奖

2007-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40672003,主持人)

2006-10: 科技部973 项目(2006CB806400,参加人)

200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40372017,主持人)

2003-05: 科技部973 项目(G2000077702,参加人)

2003-04: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121,主持人)

2003-06: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D0010M,主持人)

1995: 美国地质学会(研究生)研究资助(GSA Research Grant,5748-95)

1994-97: 加拿大Saskatchewan 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学金

1993: 加拿大Saskatchewan 大学地质科学系Albert Ernest Moss 奖

1990-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49070073,主持人)

1988: 英国皇家学会中英研究基金(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研究方向(Research Interests):

1. 寒武纪的三叶虫和高肌虫,以及它们的个体发育、系统分类、演化和生活模式,主要依赖于对磷酸盐化石材料的研究(Cambrian trilobites and bradoriids, and their ontogeny, systematics, evolution and mode of life - work large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phosphatized material)

2. 利用来自澄江和Orsten型特异保存化石综合研究得到证据,探讨寒武纪主要节肢动物类群的基本体制和早期演化(Basic bodyplan and early evolution of major Cambrian arthropod group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combining evidence from the Chengjiang and Orsten-type fossil-Lagerstatten)

3. Orsten型保存化石,包括亲缘关系不明的胚胎化石,一些原始的节肢动物和少许偶见保存的其它无脊椎动物类群(Orsten-type preservation, including affinity unknown embryos, some primitive arthropods and a few other invertebrate clades which have been rarely preserved)

4. 基于野外调查和标本探索若干偶然得以磷酸盐化无脊椎动物化石的埋藏学和遗迹学(Field and specimen based approaches to taphonomy and ichnology of some exceptionally phosphatized invertebrate fossils)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甲壳动物|化石|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