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新文章:基因“功能定位”研究引国际关注

【字体: 时间:2011年12月2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基因的“功能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生物信息期刊《生物信息学简讯》(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基因的“功能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生物信息期刊《生物信息学简讯》(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上,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的邬荣领教授,其长期从事统计遗传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建立遗传及基因组学理论模型,以及利用新建立的模型研究动植物与人类遗传结构上,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新的成果,包括:提出了功能作图理论,推出了单倍型定位新方法,发展出基因组之间互作模型,提出了连锁不平衡方法,设计出定位印记位点的统计策略。此外,邬荣领也是在国际上提出“功能定位”理论的第一人。

任何一个生物性状,比如木材形成、枣树开花等等,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传统的遗传研究方法是截取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来分析基因对性状的调控,不能对性状发育过程作出数量化的预测。

在这篇论文中,专家们构建了一个新的动态模型,用以研究显花植物整个生活史不同阶段的遗传控制过程。这一模型能识别种子形成过程中母体基因与子代基因对种子性状的不同作用方式,并能跟踪母体基因对脱离母体的种子在萌发、幼苗形成方面的影响,预测基因从苗期到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的一系列作用的大小与方式。

工作创新点在于把生物性状形成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建立强劲的数学模型,与基因定位的统计方法相结合,使新方法既具高度的生物学意义,又有高度的统计功效。

(生物通:何嫱)

延伸阅读:中科院、复旦大学《Cell research》文章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Functional mapping of ontogeny in flowering plants

All organisms face the problem of how to perform a sequence of developmental changes and transitions during ontogeny. We revise functional mapping, a statistical model originally derived to map genes that determine developmental dynamic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tire process of ontogenetic growth from embryo to adult and from the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phase. The revised model provides a framework that reconciles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develop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elucidates a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the genetic control mechanisms of growth that change gradually from a simple to a more complex level. We use an annual flowering plant,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our model by which to map gen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volved in embryo and postembryonic growth. The model provides a useful tool to study the genetic control of ontogenetic growth in flowering plants and any other organisms through proper modifications based on thei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

邬荣领
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公共卫生系和统计系,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统计遗传中心,主任

荣誉奖励
2009年世界数学大会(土耳其)科学委员会成员
美国剑桥卫生技术研究所(CHI)特邀报告(2008)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教授奖(2007)
美国农业荣誉协会青年学者奖(2006)
指导博士生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奖(2006)
功能作图的突破性工作获Nature Reviews Genetics 重点介绍 (2004)
世界华人科技组织最佳论文奖(1999)
 
主要学术兼职
并列编辑, Sankhya B (an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journal)
副主编, Molecular Pain
副主编, Journal of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常务编辑,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Encyclopedia of Bioscience
编委, Recent Patents on DNA & Gene Sequences
 
主要学术成就

一直从事统计遗传方面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态复杂性状遗传结构的统计模型”、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项目“林木基因定位的统计模型”、美国国家健康研究基金项目“性别决定的疼痛遗传差异”、美国食药品组织基金“药物反应遗传控制的建模”等九个的项目研究。先后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 Genet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等一批国际顶尖的专业刊物上 发表论文170篇。著有Statistical Genetics of Quantitative Traits: Linkage, Maps, and QTL,和 Statistical and Computational Pharmacogenomics, 由Springer出版社和 Chapman &Hall出版社出 版。先后获“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先进研究集体” 国家级奖励、“速生杨树品种选育” 林业部科技 进步二等奖、“林木基因定位的统计模型”世界华人科学促进会一等奖、“速生杨树品种选育”中国国家发明四等奖以及 “基因定位的统计模型”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杰出研究奖等奖项。

近五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立遗传及基因组学理论模型,以及利用新建立的模型研究动植物与人类遗传结构。在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具体表现在:

1. 提出功能作图理念
2. 推出单倍型定位的新方法
3. 发展出基因组之间互作模型
4. 提出连锁不平衡新方法
5. 设计出定位印迹位点的统计策略
6. 开展与遗传有关的统计理论方法的研究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鍗曠粏鑳炴祴搴忓叆闂ㄥぇ璁插爞 - 娣卞叆浜嗚В浠庣涓€涓崟缁嗚優瀹為獙璁捐鍒版暟鎹川鎺т笌鍙鍖栬В鏋�

涓嬭浇銆婄粏鑳炲唴铔嬬櫧璐ㄤ簰浣滃垎鏋愭柟娉曠數瀛愪功銆�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