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Nature China研究亮点解析多项重要成果

【字体: 时间:2011年03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

  

生物通报道:2007年自然出版集团宣布《Nature》出版集团的新出版物、名为Nature China的网站(www.naturechina.com.cn)正式启动。这一网站致力于聚焦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的优秀科学成果,每周都会针对最新发表的论文,在此网站撰写摘要和评述。2月推荐研究文章包括: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He, M. et al. Reversal of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by a non-peptidic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in diet-induced obese mice. PLoS ONE 5, e14205 (2010).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重要的肠肽激素,通常在餐后释放以刺激胰岛素分泌,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尽管之前科研人员利用GLP-1类似物在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已取得了大量显著的成果,然而找到一种非肽类GLP-1受体(GLP-1R)激动剂仍被视为是获得有效口服治疗一个重要的新治疗途径。Boc-5是最早报道具有体内生物活性的B型G蛋白偶联受体激动剂。尽管其在口服生物利用度上还存在一些缺陷,研究证实Boc-5可在糖尿病小鼠中发挥显著的GLP-1R激动剂效应。

王明伟课题组曾与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协作证实非肽类小分子Boc-5可在糖尿病小鼠中发挥降低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等作用。在新研究中,他们进一步检测了Boc5亚慢性治疗对饮食诱导的肥胖(DIO)模型小鼠的影响,证实Boc5可促使小鼠恢复血糖调控,诱导小鼠减轻体重和脂肪组织量。

研究人员利用Boc5治疗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每周给药3次。在治疗12周后,研究人员发现处理组小鼠体重、体重指数、食物摄取量和脂肪量均呈显著下降。此外,肥胖小鼠胰岛素、瘦素、脂肪酸和胆固醇水平均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对照小鼠中则未观察到上述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Boc5可通过多重协同机制治疗多种代谢性疾病,从而为肥胖症和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个具有潜力的治疗工具。

Li, Q. et al. The 2009 pandemic H1N1 neuraminidase N1 lacks the 150-cavity in its active site. Nature Struct. Mol. Biol. 17, 1266–1268 (2010).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解析了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典型毒株的晶体结构,并解释了年轻人对2009甲型H1N1流感易感,而老年人则具备更强的抵抗力这一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选取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典型毒株A/California/04/2009(H1N1)的HA和NA作为研究对象,表达纯化了这两种蛋白并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解析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分辨率分别达到了2.9?魡和1.9?魡。

对2009HA结构的分析发现,它与1918年大流行HA的整体结构以及抗原位点(包括5个确定的抗体识别表位:Sa,Sb,Ca1,Ca2和Cb)高度相似,但与季节性流感差别很大。研究者推测,2009HA可被1918流感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血清中和,该观点解释了年轻人对2009甲型H1N1流感易感,而老年人则具备更强的抵抗力这一现象。

研究组还发现,2009HA有增强的碱性区,可提高病毒侵染力。但2009HA碱性区附近第N279位与季节性流感及1918HA相比,多了一个糖基化位点,这个糖基化位点可以阻碍碱性区作用,并可能干扰抗体识别,可导致病毒毒力减弱,对宿主细胞的致死性减弱,病毒毒力达到动态平衡,从而有利于自己在宿主体内的大量扩增与侵染。

A型流感病毒的NA共有9个亚型,按照其一级序列可被分为两组:N1、N4、N5和N8被分为第1组,而N2、N3、N6、N7和N9被归类为第2组。第1组NA的主要结构特点在于它的催化位点中有一额外的空洞,称为“150-洞”,根据这个特殊空洞可设计合成一些新型NA抑制剂。

从系统发生角度上看,2009NA属于典型的第1组成员N1。但研究者解析其晶体结构后发现,与其他典型的第1组N1相比,2009NA并没有“150-洞”,由此推测针对“150-洞”的药物对于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效率减弱,甚至无效。

研究人员建议,在设计合成新型抗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NA药物的时候,须避免针对“150-洞”的设计方法,而应将目光集中在更小的酶活区域。在设计其他NA亚型流感病毒药物的时候,也应充分考虑第1组和第2组NA的区别,来设计特异性的药物。
 

临床医学

Kang, X., Zhang, Q., Wang, S., Huang, X. & Jin, S. Effect of soy isoflavones on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death for patients receiving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Can. Med. Assoc. J. 182, 1857–1862 (2010).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与雌激素具有相似的结构,能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对雌激素水平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过去的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肿瘤生长的效应,因而大豆及豆制品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安全问题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张清媛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同事通过研究证实大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降低激素受体阳性且已接受阿那曲唑进行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复发风险。研究人员在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间对524例接受手术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人口特征、体力活动和饮食相关调查。在5五年后的随访研究中他们再次针对患者饮食摄取大豆异黄酮的情况进行了评估。

统计结果显示,与大豆异黄酮摄入量最低的绝经后患者相比,大豆异黄酮摄入量最高的绝经后患者复发风险显著较低(HR=0.67,P=0.02)。在激素受体阳性和已接受阿那曲唑治疗的患者中,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乳腺癌复发和死亡风险成负相关。

由于大豆和豆制品中富含大量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可溶性水化合物和大豆异黄酮等有益健康的物质,近年来作物健康食品受到大众的推崇。新研究发现将鼓励推动乳腺癌患者更多地摄入大豆和豆制品。

Wu, J. et al.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 2009 H1N1 vaccine in Beijing. N. Engl. J. Med. 363, 2416–2423 (2010).

这篇文章通过对2009年9万多名接种了甲流疫苗的国庆保障人员进行了为时一年的追踪观察,评价了这一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选择了2009年9月21日-25日期间接受H1N1流感疫苗的95,244位参与者(年龄从4-60岁不等)作为样本,主要评价了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用的监测方式主要为被动监测(Passive surveillance),利用了一个称为“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与此同时,给每位接种者也提供了日记卡片(Daily Card)供其记录疫苗接种后的各种变化等,并最终共收回了29,710份日记卡片。截止至2009年底,也就是接种疫苗的14周之后,共有193位接收者通过AEFI报告了不良反应,其中大多是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等。

调查发现在这些受调查群体中未发现有Guillain- Barre Syndrome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甲流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早已被证明非常安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一致。

遗传学

Chen, Z. J.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n chromosome 2p16.3, 2p21 and 9q33.3. Nature Genet. 43, 55–59 (20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这种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由于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呈现出越来越多发的现象,这种疾病最显著的特征是无排卵,卵巢不分泌孕激素。如果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激素的作用,就会发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另外,不排卵也使患者无法自然怀孕。

PCOS病因病理复杂,一直以来是该领域研究的世界难题。陈子江教授研究组多年来专注于PCO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终于取得突破,确定了第2号和第9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多基因区域,提示其为导致PCOS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PCOS病的三个易感基因:2p16.3, 2p21 and 9q33.3,这不但有助于科学家深入解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而且为其风险预测、早期防治以及为新型高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物靶标。

(生物通:万纹)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GLP—1|异黄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