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张亚平院士权威杂志两篇新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亚平院士课题组捷报频传,在食肉目鼬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基因家族相关性进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著名杂志《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和《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亚平院士课题组捷报频传,在食肉目鼬科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基因家族相关性进化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著名杂志《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和《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高效转染功能活性蛋白,Fermentas推出最新产品,快来免费申请样品!
张亚平院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在他37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的研究包括在国内较早地、系统地开展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深入研究灵长类、食肉类、兔形类和啮齿类的进化,在国际上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熊超科分子系统树等。
On the phylogeny of Mustelidae subfamilies: analysis of seventeen nuclear non-coding loci and mitochondrial complete genomes.Yu L, Peng D, Liu J, Luan P, Liang L, Lee H, Lee M, Ryder OA, Zhang Y.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1, 11:92 (10 April 2011)
食肉目鼬科(Mustelidae)物种是经历快速辐射进化和近期物种形成事件的典型类群,围绕其所包含的各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至今仍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刘江,硕士研究生彭丹结合模式生物基因组信息,系统筛选得到17个新的单拷贝核基因内含子片段,将它们用于食肉目鼬科亚科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研究结果支持美洲獾亚科(Taxidiinae)最先分歧,然后是獾亚科(Melinae)。水獭亚科(Lutrinae)和鼬亚科(Mustelinae)在所有分析中都聚为姐妹群。有趣的是,鼬獾亚科(Helictidinae)的系统发育位置在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分析中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线粒体基因组分析支持它和水獭亚科/鼬亚科的关系最近,而核基因提出了与以往所有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不同的系统发育假说,支持它和貂亚科(Martinae)是姐妹群。
Correlated evolution among six gene families in Drosophila revealed by parallel change of gene numbers .Dong-Dong Wu, David M. Irwin1and Ya-Ping Zhang.Genome Biol Evol (2011) doi: 10.1093/gbe/evr034 .First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 2011
食物的寻找、选择和消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虽然宏观上的主观判断存在合理性,但缺乏遗传学上的直接证据。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吴东东博士,David Irwin教授等研究人员分析了12种果蝇中六个和食物有关的基因家族:类胰蛋白丝氨酸蛋白酶(Tryp_SPc)(主要作用于食物消化);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 OBP),嗅觉受体(OR),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 (对于寻找、选择鉴定食物,避免有毒物质是必不可少的);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 CYP450) 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是食物中以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的解毒酶),发现这些基因家族的大小在12个果蝇基因组中存在显著相关性。考虑到这些基因家族中的很多基因在食物寻找、选择和消化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推测该六个基因家族由于食物的适应性在果蝇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相关性进化。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张亚平
院士,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2-1995年初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国任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Cell Research》、《自然科学进展》、《遗传学报》、《科学通报》、《动物学报》、《生物多样性》、《动物学研究》等刊物编委。
他的研究小组主要从事进化基因组和基因组多样性研究,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他和合作者对哺乳动物重要类群的演化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澄清了一些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在建立了东亚人群mtDNA单倍型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基础上,探讨了东亚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源流和人群的迁移与分化,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在我国系统研究了一些濒危动物和主要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发现我国南方及周边地区是家养动物驯化的重要区域,证明遗传多样性的贫乏与物种濒危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在脊椎动物中首次证明了微进化时间范围DNA进化速度有显著差异的现象,说明使用分子钟时应特别谨慎;深入开展了基因的起源进化和生物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揭示了食物适应的一些遗传机制。1995年回国以来,在《Nature》、《Science》、《PNAS》、《Natur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了一批论文,他们的论文已被引用约800次。因为在分子进化与遗传多样性方面的重要贡献,2002年荣获在美国颁发的国际大奖"Biodiversity Leadership Awards",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他还先后获得过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 2001年入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他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多个实验室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联合培养研究生。已招收培养了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目前主持在研若干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小组项目"分子进化与进化基因组" (360万),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研究项目"动物的种群遗传及其与生态适应的关系" (300万)等重大项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