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四川大学最新文章解析原发性肝癌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4月27日 来源:生物通
生物通报道:来自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综述性文章,文中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介绍。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四川大学魏于全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现任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临床医疗实践,尤其致力于研究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将主动免疫治疗与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领域相结合,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为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死因,5年生存率不足5%。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介入栓塞化疗及肝移植等,但肿瘤复发转移和晚期肝癌的治疗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和放、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抗肿瘤手段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对肿瘤细胞的针对性,即使是自然杀伤细胞等非特异性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仍比正常细胞强。尽管如此,仍然存在肿瘤抗原免疫原性较弱以及存在肿瘤免疫逃逸问题,因而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肿瘤疫苗治疗,细胞因子治疗,抗体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以及免疫基因治疗。
作者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在理论上各种类型的生物治疗均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然而临床试验的结果仍然不
太理想,因此要真正应用于临床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如抗血管生成的治疗仍不能完全治愈患者并且癌细胞会产生耐药性,所以进一步了解 VEGF-VEGFR 的信号转导和VEGF 非依赖性血管生成调节机制十分重要来改善抗血管治疗。又如基因治疗中载体的设计、导入途径、标准方案的确定以及牵涉到的未知的副作用和伦理问题也值得考虑。再如RNAi 效应物转入恶性靶组织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及受到不可避免的有害非特异性效应的限制。因此真正生物治疗用于肝癌治疗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生物通:万纹)
原文摘要: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mmunotherapy of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Abstract: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is a kind of important disease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s life and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malignant tumor related death in our country, with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ess than 5%. Currently, the main treatment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re surgery, interventional chemoembolism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etc. However,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nd advanced liver cancer treatment are still the urgent problem to be addres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emerges as a new therapy with broad prospects in recent years. It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slowing tumor progression and even curing tumour by improving immunological reaction, stimulate tumor-specific immune and breaking immune tolerance. Nowdays, several treatment regimens have been began to use in clinical and exhibit certain effect. Nevertheless, it is much used as auxiliary therapy or palliative care alternatives and the effect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New researches and exploitations are expected to further improve immune therapy in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d specificity. Thus, it may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the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immunotherapy treatment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are reviewed.
作者简介:
魏于全 教授
所属科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擅长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临床肿瘤学专家。
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86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教育部“****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生多名。
现任职务: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现任职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任职:“十五”“863”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同时他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七、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委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癌症》杂志副主编,Stem Cell and Cellular Therapy副主编。
科研成果: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临床医疗实践,尤其致力于研究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将主动免疫治疗与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领域相结合,为肿瘤疫苗及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将生物进化中的异种同源基因与异种免疫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探讨肿瘤治疗,可以克服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此外,对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能杀伤自身癌细胞现象进行了观察。发现阻断HSP70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相对无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 Med., PNAS, Cancer Res., Blood, Journal of Immunol. 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为癌症治疗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魏于全教授担任了国家863计划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此外,还是国家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承担了973分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