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厦门大学《Hepatology》发表新研究成果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5月0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Hepatology》(目前影响因子为10.84,在65种胃肠肝病学国际SCI杂志中位列第二)上发表了题为“Aldo-keto reductase-7A protects liver cells and tissues from acetaminophe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hepatotoxicity”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详细解析了黄曲霉毒素醛还原酶AKR7A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中毒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生物通报道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Hepatology》(目前影响因子为10.84,在65种胃肠肝病学国际SCI杂志中位列第二)上发表了题为“Aldo-keto reductase-7A protects liver cells and tissues from acetaminophe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hepatotoxicity”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详细解析了黄曲霉毒素醛还原酶AKR7A在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中毒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杨云青教授,来自苏丹的博士研究生Munzir ME Ahmed和2009级博士生王涛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 中文称泰诺)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退烧止痛药,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人服用过。适量的APAP可在大脑中通过影响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的功能,有效地发挥抗热止痛作用。然而,过量的APAP将在肝细胞中被活化为极具氧化毒性的代谢中间产物NAPQI, 引起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膜损伤以及肝小叶中心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导致急性肝中毒和肝损伤。APAP已成为临床上急性肝损伤和功能衰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因此需要肝移植甚至死亡。出于安全考虑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最近将限制APAP在泰诺等药中的含量。
醛酮还原酶-7A(Aldo-keto-reductase-7A, AKR7A,也叫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生物活化及生物解毒,在黄曲霉毒素引起的肝中毒和肝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kr7a在转录水平上可能受与氧化应激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Nrf2所调控,后者受APAP及NAPQI强烈诱导。
在新文章中,杨云青教授课题组研究了AKR7A在APAP引起的肝毒性和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他们发现,在人LO2和HepG2、小鼠AML12肝细胞和大鼠肝组织中,APAP或NAPQI的处理使得Akr7a的表达量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在HepG2细胞和AKR7A1转基因大鼠肝组织中,过表达Akr7a则显著促进了包括Nrf2在内的多个抗氧化应激相关酶的表达。虽然AKR7A1在转基因大鼠中的过表达没有使肝组织得到更好的保护,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细胞中敲除Akr7a5基因或在大鼠体内敲除肝组织的Akr7a1基因却极大地加重了APAP引起的肝毒性。
这些结果说明,APAP或NAPQI可通过激活Nrf2,强烈诱导AKR7A的表达并以此来保护免受APAP引起的肝损伤。AKR7A对肝脏的保护极大程度上是通过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而实现的。这一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药物引起的肝中毒损伤的分子机制的了解,相关发现有可能为将来的药理毒性分析和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杨云青
男,美国徳州休斯顿大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 负责厦门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为厦门大学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撑。杨云青教授目前还兼任福建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学术顾问。
教育背景: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微生物学学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美国德州休士顿大学获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博士。1994-1996年间作为NIH博士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物理系和眼科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职业经历:
大学毕业后赴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工业微生物学研究。赴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Dr. George E. Fox 从事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进化研究。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作为NIH博士后(1994-1996)和副研究员(1996-1998), 在Dr. Abraham Spector 的指导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物理系和眼科系从事转基因、基因敲除实验动物研究。1999年起受聘为研究助理教授(1998-2002)和研究员(2002-2005), 在香港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作为PI带领研究小组开展能量代谢、糖尿病和糖尿病综合症病理发生机、肾渗透调控与肾病等方面的研究, 课题得到了包括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以及美国辉瑞公司的支持。
科研成果
在香港大学课题组在眼晶状体发育与白内障发生、肾发育与肾渗透调控和肾病、糖脂代谢调控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综合症病理发生机制等方面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曾在2004和2005 年分别获” 国际肾科学学会肾病防治大会最佳论文奖”和” 第三届世界肾科学大会APSN最佳论文奖”。2006年3月起被厦门大学引进为985平台特聘教授, 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开展包括代谢疾病以及miRNA在人类代谢相关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等分子医学领域的研究,相关项目分别得到国家重大科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杨云青教授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包括 JBC, Trends Mol Med, Intl J Mol Med,AJP-Cell Biol, AJP-Renal Physiol., IOVS, BBRC, Exp. Eye Res. Gene, Intl. J. System. Bacteriol 以及System Appl Microbiol 等重要国际刊物上, 目前国际SCI引用次数已超 310。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