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发表J Hepatol文章

【字体: 时间:2011年05月0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土三七”的研究,发现了“土三七”的肝窦阻塞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影响因子7.818)。这一杂志同期以“编者按”形式对此项研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通过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在药物性肝毒性的研究上达到了新的水平。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土三七”的研究,发现了“土三七”的肝窦阻塞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影响因子7.818)。这一杂志同期以“编者按”形式对此项研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通过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在药物性肝毒性的研究上达到了新的水平。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王吉耀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Ge Lin,其他研究人员还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者。

“三七”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的治疗;菊科的“土三七”和“三七”仅一字之差,却含有一种叫吡咯烷的毒物,会造成肝内小静脉内皮损伤,继而出现小静脉闭塞。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土三七”的研究,在“土三七”引起的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患者血清中检测到吡咯-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该结合物可作为血液检查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患者是否摄入含吡咯生物碱的物质。据悉,菊科“土三七”等多种中草药均含有吡咯生物碱。

据报道,多年前,王吉耀教授曾收治一位50多岁的农村女性患者,因服用家中种植的“土三七”泡酒4个月,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症,出现了黄疸、胸水、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类似“肝硬化”的症状。为了探寻“土三七” 的致病奥妙,王吉耀教授开始着手此项研究。

“三七”在我国的应用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其是名贵药材,因此出现了以“三七”命名的、与“三七”作用不同的其他“三七”,“土三七”就是其中一种。“土三七”还分为景天科及菊科,景天科无毒,而菊科含有一种叫吡咯烷的毒物。

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进入肝脏的血流是肝动脉和门静脉,流出肝脏血流经肝内中央静脉、肝静脉流到心脏。而食用菊科“土三七”会导致肝脏血窦中内皮细胞损伤,出去的小静脉由于内膜炎症纤维化闭塞了,肝脏的血“只进不出”,引起门静脉压力增加,出现胸腹水、食管静脉曲张。此症缺少治疗方法,轻者可试用丹参,重者只能换肝、甚至死亡。

王吉耀教授还呼吁,我国草药种类繁多,在民间常有误服及中毒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健康教育,让老百姓知道哪些草药是应慎用或不用的。我国还应建立起由于草药引起的肝损伤网站,并对所怀疑的草药进行分析,以告诫广大群众,进而预防避免发生肝损伤。

原文摘要: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Gynura segetum

Background & Aims
One major cause of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HSOS) is the intake of pyrrolizidine alkaloid (PA)-containing products. Over 8000 PA-induced HSOS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and at least 51 among them were suspected to be attributed to exposure to the Chinese medicine ‘Tusanqi’. PA-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volves cytochrome P450-mediated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PAs to electrophilic pyrrolic metabolites which react with macromolecules, such as proteins. However, no studies have found such protein adduction in HSOS patients. We report one HSOS case confirmed by liver biopsy, where the patient claimed taking ‘Tusanqi’ as self-medication.
Methods
The herb was analyzed by HPLC–MS, and its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was assessed by monitoring the alteration of serum ALT level and liver morphology. Blood pyrrole–protein adducts were determined by UPLC–MS.

Results
The herb the patient consumed was identified as Gynura segetum, an erroneous substitute of non-PA-containing Sedum aizoon, called ‘Tusanqi’. Hepatotoxic PAs senecionine and seneciphylline were detected in G. segetum. In the PA-exposed patient, serum pyrrole–protein adducts were detected by a newly developed analytical approach. The animal study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of liver injury with the ingestion of G. segetum.

作者简介:

王吉耀,女,1944年12月24日出生。内科学教授、博士后导师、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获原上海医科大学消化专业医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加拿大Mc 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科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病理科进修,1994年在德国汉堡大学Eppendorf医院、2000年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2004年在美国密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和Mayo Clinic任访问教授。
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校上海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培训中心/循证医学中心主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委员肝胆协作组副组长、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主席、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执委会委员、国际肝病学会会员,美国消化病学会国际会员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等十多种杂志编委和”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Clinical Neutrition” 等杂志的国际编委指导委员会委员。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