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首席科学家研究论文引起国际关注

【字体: 时间:2011年07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Neuropsychologia杂志刊出专题——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的神经心理学,并邀请PM领域的研究者发表对于健康群体和临床病人前瞻记忆功能的观点。陈楚侨研究员及其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受邀报告了临床病人的两项PM研究。

  

生物通报道  近期,Neuropsychologia杂志刊出专题——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的神经心理学,并邀请PM领域的研究者发表对于健康群体和临床病人前瞻记忆功能的观点。陈楚侨研究员及其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受邀报告了临床病人的两项PM研究。

安倍7×清洗液实验室专业清洗好帮手,请点击获取试用样品

陈楚侨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研究领域包括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如脑成像、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行为遗传学、神经心理学等方法)研究精神病、神经病及亚临床人群的神经心理机制与认知行为干预,包括精神分裂症谱系、抑郁症、双相障碍、额叶受损病人等。

前瞻记忆是一种在未来执行特定行为的记忆能力,对于维持和优化日常生活功能起重要作用。然而,要从行为水平到神经水平对PM进行界定并不容易。PM功能相关的问题并不只是理论研究的兴趣,事实上,PM损伤可能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和精神疾病临床患者的功能自主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理解PM的功能和解剖机制有利于对PM缺损个体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和随后的康复治疗。

第一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香港青山医院联合完成。吕世裕医生(香港精神科医生,心理所陈楚侨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采取双任务范式比较了35名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40名未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以及35名健康控制组的PM表现。三组被试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上匹配。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在控制其他神经认知功能的条件下,首发精神分裂症状态对于PM有重要影响作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群体中,PM表现与病人智力水平、执行功能和持续性注意存在显著相关。最后,与之前的研究相反,本研究没有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存在PM损伤。在此之前,还没有研究关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未患病家属的PM表现。

第二项研究是对闭合性头部外伤病人PM表现的综述和元分析。这项工作,是由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David Shum教授和陈楚侨研究员合作完成的。PM损伤被发现普遍存在于闭合性头部外伤患者以及他们的直系亲属等中,在成人、儿童以及青少年患者中利用行为测试可以进行识别。尽管评价PM治疗效果的研究已经报告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结果,但大部分研究缺乏严密的实验室控制并且被试样本量较小。为了解这些PM缺损的本质和机制,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文章建议未来的研究采取随机设计的方法对PM的不同康复方法的效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而且对PM干预效果是否可以迁移到不同的任务和情境以及干预效果是否可以维持进行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

这两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O7CX031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KSCX2-YW-R-131 & KSCX2-EW-J-8)、国家科学基金(30770723)、973国家基金(2007CB512302/5) 和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研究奖(81088001)的共同资助,同时得到澳大利亚科学研究院对David Shum教授学术访问的资助。

生物通推荐原文索引:

Lui, S. S. Y., Wang, Y., Liu, A. C. Y., Chui, W. W. H., Gong, Q. Y., Shum, D., Cheung, E. F. C., Chan, R. C. K*. (2011). Prospective memory in patients with first-onset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nonpsychotic siblings. Neuropsychologia, 49, 2217-2224.

Shum, D*., Levin, H., Chan, R. C. K*. (2011). Prospective memory in patients with closed head injury: A review. Neuropsychologia, 49, 2156-2165.

作者简介:

陈楚侨

简历:
2001年获香港大学心理学系认知神经心理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他拥有康复科学专业资格,并曾在香港多间医院机构工作,专心于中风、脊椎受损、其它神经系统引发的疾病的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卫生、适应过程、生活素质等问题。近年更专心于神经心理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来國內工作前为香港大学精神病学系讲师。

研究领域:
(1) 用多种研究手段(如脑成像、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行为遗传学、神经心理学等方法)研究精神病、神经病及亚临床人群的神经心理机制与认知行为干预,包括精神分裂症谱系、抑郁症、双相障碍、额叶受损病人等。
(2) 内表型研究。
(3) 社会认知脑机制和行为评估及相关培训。
(4) 病人及其家人的心理卫生、适应过程、生活素质等问题。

社会任职:
社会任职: SCI杂志“Neuro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的编委和“Clinical Rehabilitation”的编委顾问。同时亦是“心理科学进展”的编委。他亦是国际神经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亚洲区代表。第九屇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2005 - 2009)

获奖及荣誉:
Sir Allan Sewell Fellowship
Griffith Health Distinguished Visiting Researcher Award
Senior Scientist Award for the 14th Biennial Workshop for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s (2004, 200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项目****”
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