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俊博士《Genetics》克隆新基因

【字体: 时间:2011年07月04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育种组夏正俊博士与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有关研究者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利用经典的图位克隆法成功破译了大豆生育期基因E2。其研究成果发表在遗传学杂志《Genetics》上,为该研究团队克隆出的大豆生育期及生长习性等相关基因家族(E4、E3、FT与Dt1)中又添了一名重要新成员。

  

生物通报道  近期,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育种组夏正俊博士与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有关研究者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利用经典的图位克隆法成功破译了大豆生育期基因E2。其研究成果发表在遗传学杂志《Genetics》上,为该研究团队克隆出的大豆生育期及生长习性等相关基因家族(E4、E3、FT与Dt1)中又添了一名重要新成员。

最新Taq酶采用新型热启动技术,Stratagene全球同步首发的最新超快速定量PCR试剂盒试用装免费申请中,快来参与吧!

夏正俊博士早年毕业于扬州大学,2001年7月起先后在日本千叶大学和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从事大豆BAC文库的构建、高密度连锁群图谱的创建与大豆生育期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2010年4月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为国外杰出人才引进。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豆光周期反应机理,大豆生育期基因的克隆与相互关系的分子基础,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发掘与分子克隆,大豆的分子育种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

由于长期以来可研究人员对于大豆生育期基因的identity一直不明确,从而阻碍了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大豆光周期本质及综合利用。不同大豆生育期基因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此次克隆的E2基因虽然没有像E1基因那样对生育期的影响效果明显,但其表现出稳定效果不受日照时长的影响,该特点对今后培育广适应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在拟南芥中GI-CO—FT开花期通路研究最深,虽然大豆中克隆出的E2为拟南芥GI的一个同源序列,但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特征与拟南芥中的GI大相径庭,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基因的成功克隆,对人们揭示大豆生育期基因调控网络及光周期反应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为分子育种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元件。

此外,近期同组的夏正俊博士、吴红艳还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将玉米Stenocarpella maydis病菌的研究成果总结发表在了《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杂志上。该玉米病害多发生在北美、亚非地区,在我国南方亦有分布。通过在该病菌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明确了该病菌的侵染规律及生物学特性,为综合防治该病害打下了理论基础。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夏正俊

1962年8月生于江苏省建湖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4月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为国外杰出人才引进。2001年7月起先后在日本千叶大学和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从事大豆BAC文库的构建、高密度连锁群图谱的创建与大豆生育期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1)先后成功地克隆出大豆控制开花与成熟期E1、E2和E3基因。特别是成功破译了E1基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际首创。E1基因位于着丝点附近,克隆难度大,且在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中不存在近等同源序列,代表着大豆基因组中存在着独特的控制开花与成熟期基因体系。该基因是已被认为是大豆中调控光周期反应和生育期的中心元件(integrator)。 另外在世界上首次定位、克隆了大豆生育期E2和E3基因, 并对其功能进行验证。参加了大豆开花习性基因DT1和开花习性基因GmFTs的克隆。(2)利用了多种类型的分子标志,成功地构筑了大豆高密度连锁群图谱。(3)构建了多个大豆基因文库,并创建了有效筛选基因文库的技术体系,能快速有效地筛选出目标克隆。另外在早期的研究中,明确了我国作物丝核菌和棉花大丽轮枝菌的菌丝融合群,建立了玉米病害的分子检测技术等。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出版专著一部,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和发明专利1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

教育经历:
1979.9—1983.8 扬州大学农学院 学士;
1983.9—1986.7 中国农业大学 硕士;
1986.8—1997.4江苏省农科院工作(199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7.5—2000.5 南非德班大学(现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博士;
2000.6—2001.6 南非西开普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Cape)博士后
2001.7—2007.3日本千叶大学 特别研究员/特别教员
2007.4—2010.3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obiological Science)
2010.4—现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大豆的分子生物学(大豆生育期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调控网络,控制大豆产量性状基因的克隆等)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E2基因|大豆|克隆|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