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2011多篇权威杂志文章解析手足口病

【字体: 时间:2011年08月1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手足口病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多个国际权威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但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性疫苗或治疗性药物。自2008年以来,我国儿童中手足口病流行趋势越来越严重。仅2010年,国家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地共发生1,774,669例手足口病病例,造成905例死亡和超过2万例重症。因此深入了解手足口病病因机制及发生发展规律,尽快研制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保障中国儿童的生命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手足口病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论文发表在多个国际权威杂志上。

Irregular poliovirus vaccination correlates to pulmonary edema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7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临床及疫苗免疫学》(Clin. Vaccine Immunol.)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冷启彬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手足口病重症发生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不规律有关。

从2008年3月开始手足口病在安徽省阜阳地区开始爆发,迄今为止已经引起近400万感染,少数比例的患者感染后会产生神经性肺水肿等重症而危及生命。由于目前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因此,深入了解影响手足口病重症发生发展规律对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EV71和柯萨奇病毒16(CAV16),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同属于微小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肠病毒群,在氨基酸序列上也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文献报道了该肠道病毒群间存在广泛的免疫交叉反应。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常规接种疫苗,每个儿童按规定在出生后2-4月时都会接种该疫苗,在4岁时会再加强免疫一次。而巧合的是,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年龄也正好在这个年龄阶段,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有无保护作用尚未见研究报道。

冷启彬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与安徽省阜阳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对2008年阜阳地区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尽管所有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中只有3个重症患儿没有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但手足口病患儿中按照常规疫苗计划接种的比例低于健康对照儿童。特别是患有神经性肺水肿的患儿规律接种的比例只有41.7%,该类肺水肿重症患儿、非肺水肿重症患儿的规律接种比例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手足口病重症发生与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不规律有关,提示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可能对手足口病重症有一定保护作用。

此项研究成果得到中国科学院****及疫苗项目启动经费、赛诺菲-安万特-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基金的资助。

DIDS blocks a chloride-dependent current that is mediated by the 2B protein of enterovirus 71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巴斯德所的研究人员肠病毒71型2B离子通道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重要核心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上。

这项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巴斯德所的“****”博士孙兵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所金奇教授联合研究完成的。得到了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中国科学院项目基金、上海巴斯德健康研究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等项目资助。

EV71(enterovirus 71) 是引起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在新生儿和儿童中致病,其感染能够引起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人死亡。近年来,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在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爆发,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或有效的药物。许多病毒都可以编码小的疏水性膜蛋白,这些蛋白通常具有离子通道的某些特性,形成多聚体并且能够改变膜的通透特性。由于病毒的离子通道蛋白通常结构保守并且对病毒的生活周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很好的抗病毒药物靶点。

孙兵研究组通过在研究EV71 2B蛋白在爪蟾卵母细胞中的电生理特性,发现2B蛋白能够介导氯离子依赖型的电流,并且能够被经典的氯通道抑制剂DIDS部分抑制。进一步的病毒学实验证明,DIDS能够在细胞模型中显著抑制细胞内病毒的RNA水平,并且减少病毒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ytopathic Effect)。这项研究提示2B蛋白可能在EV71的生活周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为抗EV71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可能的药物靶点。

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Coxsackievirus A16 using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recombinant capsid subunit proteins

来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取得了手足口病相关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研究的新成果,这有助于研制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杂志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上海巴斯德所黄忠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疫苗学与抗病毒策略研究组组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刘庆伟。

上海巴斯德所孙兵研究组与冷启彬研究组也参与了此项工作。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及赛诺菲-安万特-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人才基金的资助。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重组表达CVA16的衣壳亚基蛋白并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研究病毒衣壳蛋白的切割和组装,建立了CVA16检测和定量方法。该研究表明,CVA16感染过程中P1结构蛋白正确表达并切割为VP0、VP1和VP3三个亚基,这三个亚基进一步有序组装出颗粒状的病毒衣壳。该研究不仅加深了对CVA16主要抗原蛋白结构的认识,而且为今后CVA16的临床诊断、疫苗开发和分子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生物通:何嫱)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手足口病|EV71|A16|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