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中科院水业专家最新成果登本领域顶级刊物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8月12日 来源:生物通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病原微生物健康风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布在国际环境科学界顶级期刊《Environ. Sci. Technol.》杂志上。
这一项目的领导者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杨敏研究员,其1985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1992年获得日本广岛大学工学研究系,工学化学博士学位,现任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病原微生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在人群中内链式传播最后导致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因此是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关注的重要对象。水介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特别是隐孢子虫直接导致1993年3-4月美国Milwaukeee州发生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40万人感染。至今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20起的隐孢子虫大规模感染事件的发生。隐孢子虫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较厚的壁囊,在环境中可以长期存在,并且能够耐氯。其主要感染特征是腹泻,一般持续2-3周,目前为止尚无有效药物控制。通常隐孢子虫感染并不会致死,但是,如果是HIV患者,通常会持续腹泻数月而无法康复,直至死亡,死亡率可达70%。除此之外,由于腹泻诱发并发症也容易导致死亡。
然而,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与国外有很大差异,例如,喝开水和吃熟食。隐孢子虫虽然耐氯,但是不耐热。温度在70度以上时,隐孢子虫在数秒内即被灭活。不过,我国居民仍然有可能直接接触到自来水,包括刷牙、洗碗和凉拌菜的残留水都有可能成为隐孢子虫的感染途径。
在杨敏研究组主持的十一五水专项“饮用水水质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课题中针对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健康风险作为一重要内容。该研究组通过模型估算出不同的生活情景下可能直接摄入的生自来水量,并建立了一套基于并发症和人体免疫响应的隐孢子虫摄入剂量感染概率模型,采用疾病负担这一评价终点评估我国隐孢子虫高污染区的人体健康。结果表明,隐孢子虫在常规处理工艺下,其健康风险略高于WHO规定的可接受风险;在臭氧-活性炭的处理条件下,其风险被削减76%,显著低于WHO规定的风险值。
该研究解释了我国在具备隐孢子大规模暴发条件下,居民喝开水习惯而形成的感染风险末端阻断效应是抑制隐孢子虫暴发的主要原因。该成果是我国第一次针对隐孢子虫风险评价开展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完善水质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简介
杨敏
中国科学院 “****”入选者。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转化机制与控制原理。1998年回国以来,以有害化学物质为中心,针对污染物质的转化机制和高效去除,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环境微界面原理,开展以(1)高效菌种、生物过程及高效反应器为核心的生物技术;(2)以化学氧化和微界面过程为主的物化技术及生物-物化耦合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饮用水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安全保障、石油等行业废水的高效处理与回用以及环境微生物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擅长于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的水污染控制,开发的感光染料废水处理工艺、冷凝液回收工艺、氧化吸附技术等成果已经在实际水处理工程中得到示范应用。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已申请日本发明专利45项,中国发明专利2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中国授权专利6项。目前承担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在内的国家级课题和重大国际合作课题,并主持了科技部松花江水污染应急科技专项第一课题“松花江污染江段多介质中硝基苯的分布、迁移转化与释放规律”。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与海内外学术机构和产业界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与日本、德国有比较密切的合作。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北京膜学会理事,《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科学学报》、《过程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1986年7月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学士
1987年7月 结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培训部
1989年3月 毕业于广岛大学工学研究科,硕士
1992年3月 毕业于广岛大学工学研究科,工学博士(固定床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稳定性及性能研究)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s)
1992年4月 进入Organo株式会社综合研究所,从事水处理技术研究。在日期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废水除氟技术、臭氧法除氨氮技术、AOP用于纯水的再生利用、自来水厂污泥循环利用等。
1998年9 月 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0年9月 任实验室主任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