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垣院士2011连发两篇权威刊物癌症研究文章

【字体: 时间:2011年08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刘新垣院士课题组利用创建的癌症靶向–病毒治疗策略(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CTGVT)在癌症相关研究中取得多项进展,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近期的国际学术期刊《Hum Gene Ther》和《J Cell Mol Med》上。

  

生物通报道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刘新垣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其曾在RNA结构功能,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等研究中取得过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350多篇。因其杰出的科研成就及其贡献,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近期刘新垣院士课题组利用创建的癌症靶向–病毒治疗策略(Cancer 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CTGVT)在癌症相关研究中取得多项进展,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近期的国际学术期刊《Hum Gene Ther》和《J Cell Mol Med》上。

CTGVT是指把抗癌基因插入到溶瘤病毒中(即OV-gene),它把基因治疗与溶瘤病毒治疗相结合。溶瘤病毒可靶向肿瘤,并在肿瘤中复制数百倍,插入其中的基因也可随之复制数百倍,故能大大提高抗癌效果

在发表于《Hum Gene Ther》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刘新垣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曹欣等以SV40 enhancer/AFP复合启动子控制腺病毒E1A的表达,并缺失腺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必需而在肿瘤细胞中复制非必需的E1B 55K蛋白,构建了靶向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癌的双调控溶瘤腺病毒载体Ad•AFP•E1A•E1B (Δ55) (简称Ad•AFP•D55)。与仅缺失E1B 55K蛋白的单调控溶瘤腺病毒ZD55(ONYX-015类似物)相比,Ad•AFP•D55不仅具有肝癌靶向性,对正常细胞的安全性也有所提高,对裸鼠全身系统给药后肝毒性明显低于ZD55。

为了提高对肿瘤的杀伤能力,研究人员又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基因表达框插入腺病毒基因组中,即构成双调控基因-病毒系统Ad•AFP•D55-TRAIL。双调控腺病毒载体Ad•AFP•D55及Ad•AFP•D55-TRAIL能选择性地在AFP阳性的肝癌细胞中复制,并引起宿主细胞的强烈自噬作用,而TRAIL基因的引入则可促肿瘤细胞的凋亡。双调控基因-病毒系统Ad•AFP•D55-TRAIL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肝癌活性。

在《J Cell Mol Med》的文章中,第一作者刘欣然、蔡莹在ZD55载体(缺失腺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必需而在肿瘤细胞中复制非必需的E1B 55K蛋白)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肿瘤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调控E1A表达的新型腺病毒载体(ZD55SP/E1A)。与在ZD55载体载体相比,新载体复制及报告基因表达能力显著增强。随后研究人员将抑癌基因IL-24以及RNA 聚合酶III依赖启动子U6调控靶向原癌基因MPHOSPH1的shRNA插入到the ZD55SP/E1A载体中,成功地构建出溶瘤腺病毒载体ZD55SP/E1A-IL-24-shMPP1,体内外实验证实ZD55SP/E1A-IL-24-shMPP1具有高效广谱的抗癌效应。

在上述两篇研究论文中刘新垣研究组证实基于CTGVT策略的溶瘤载体均显示出了比相应单独基因治疗及溶瘤病毒治疗更好的抗癌效果,揭示出利用这一新策略开发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的光明前景。

(生物通:何嫱)

作者简介:

刘新垣

生于湖南省衡东县、195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河北医学院任教数年、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1963年毕业后留所直到2000年,1983—1984年在美国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工作过1年半。2000以后工作于合并后的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 2004 年任浙江理工大学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

成就及荣誉

他曾先后研究过RNA结构功能,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等研究。Parkinson’s病的基因治疗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白细胞介素—2的镇痛作用,并证实它能与鸦片受体结合,这为免疫因子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一次提供了确切的新证据,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是他们自己创建的一个肿瘤治疗新策略,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前后共发表论文350多篇,已编有刘新垣论文集七册。共获各种奖励30多次。1992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被评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主持过的项目

1.RNA 结构功能:首次发现大分子 RNA 中存在稀有碱基等,为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部分内容;   
2. 人工合成核酸:在酵母丙氨酸tRNA 人工全合成中,用他创建的酶学方法合成了化学方法无法合成的数个带稀有碱基的片段,功不可没;   
3. 基因工程;γ- 干扰素( IFN-γ)的表达水平达菌体总蛋白的 60%-80% ,国际罕见,为 1990 年中科院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还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IL-2 及 IFN-γ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批文,获得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干扰素作用原理:发现干扰素作用介质 2 " -5 " A 新的许多生物功能及其受体(第一个寡核苷酸受体)的存在,获中科院二等奖;   
5. 发现了 IL-2 的镇痛功能:后又证实它能与鸦片受体结合,最近还发现 IL-2 有戒毒作用,也获很多奖励。   
6. 胞内信号转导:为中科院重点项目,每年评审均为优秀,在国内外优秀期刊发表了约 20 多篇论文;   
7.Parkinson 病的基因治疗:曾在 Human Gene Therapy 等著名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8. 癌症的靶向基因 - 病毒治疗是 2000 年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现已发表论文 60 多篇,其中包括 Hepatology (IF 值为 10.446) 、Cancer Research 、Oncogene 、Mol. Therapy等多篇高水平文章,申请了四项专利。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