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第三军医大学新成果登国际刊物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8月1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再生医学课题组历经10年研制出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解决了人体组织工程骨植入区血液循环障碍的国际难题,有望应用于临床对人体大块骨缺损进行修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科技日报的消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再生医学课题组历经10年研制出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解决了人体组织工程骨植入区血液循环障碍的国际难题,有望应用于临床对人体大块骨缺损进行修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组织工程》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教授,王正国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野战外科专家。曾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阐明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利用生物组织工程技术,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形成与自体骨结构功能相似的人体组织工程骨,修复缺损骨头,是目前大规模骨缺损修复的主流方向。但如何让人体组织工程骨与自体骨进行充足的血液循环,使种子细胞迅速成长,是临床面对的最大瓶颈。
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再生医学课题组采用水蛭抗血凝原理研发出的第二代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具有理想的组织相容性、无免疫源性、可降解性以及增强血液灌注和促血管化的作用。课题组模拟水蛭吸盘研发的封闭负压吸引装置,使骨缺损受区与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产生理想的血液流动,实现了血液在组织工程骨内部的持续灌注及排泄代谢产物,为种子细胞提供了即时、持续的氧和营养物质。实验中,课题组将牛骨制成的仿生骨基质材料,用于猪尺骨缺损修复,3个月内猪尺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新一代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解决了植入材料被血凝块包围以及移植物氧及营养物质灌注障碍等瓶颈,为临床大块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在断指再植、皮瓣移植及肢体循环障碍等领域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微循环血液流动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该研究已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作者简介:
王正国(1935.12.12~)野战外科专家。出生于福建漳州,祖籍安徽合肥。1956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开始冲击伤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阐明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0年代末,开展创伤弹道学研究,提出高速投射物致伤机制及防治原则,具有重大军事效益。80年代率先开展交通事故伤研究,主持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大型撞击伤实验室,为推动我国交通医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美国迪贝克国际军医奖;陈嘉庚医学科学奖;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主编专著20余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10余篇,培养博士生50余名。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涓嬭浇瀹夋嵎浼︾數瀛愪功銆婇€氳繃缁嗚優浠h阿鎻ず鏂扮殑鑽墿闈剁偣銆嬫帰绱㈠浣曢€氳繃浠h阿鍒嗘瀽淇冭繘鎮ㄧ殑鑽墿鍙戠幇鐮旂┒
10x Genomics鏂板搧Visium HD 寮€鍚崟缁嗚優鍒嗚鲸鐜囩殑鍏ㄨ浆褰曠粍绌洪棿鍒嗘瀽锛�
娆㈣繋涓嬭浇Twist銆婁笉鏂彉鍖栫殑CRISPR绛涢€夋牸灞€銆嬬數瀛愪功
热搜: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第三军医大学|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