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最新文章解析中药疗效

【字体: 时间:2011年08月2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麝香保心丸具有预防及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并指出了麝香保心丸的作用途径,主要包括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恢复能量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等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心肌梗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系统生物学杂志《分子生物系统》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麝香保心丸具有预防及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并指出了麝香保心丸的作用途径,主要包括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恢复能量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等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心肌梗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系统生物学杂志《分子生物系统》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张卫东教授,张卫东教授研究组主要从事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化学生物学及创新中药的研究。

麝香保心丸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该药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表现、治疗心肌缺血效果显著,并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麝香保心丸具有预防及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麝香保心丸的治疗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治疗时间延长,治疗效果越好,并可逆转部分病理性生物标志物到正常水平。其作用途径主要包括: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恢复能量代谢,减轻炎症反应等代谢过程,从而抑制心肌梗死的进展。

同时据悉,国内麝香保心丸相关学术论文也有发表在《生命科学》、《分子生物系统》、《生物信息学前沿》等国际著名杂志,麝香保心丸独特的血管新生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英国剑桥大学已与和黄药业签订协议,共同研究麝香保心丸的血管新生机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科院院士陈凯先指出:我国中成药产品采用指纹图谱研究,循证医学研究,厘清了中成药的成份,安全性、疗效之间的关系,这也为中药国际化打下扎实基础。

要证实中成药的安全、有效性就必须按照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临床研究,2010年,和黄药业启动了麝香保心丸的循证医学研究,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心血管中成药循证医学项目,这项研究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华山医院施海明教授共同领衔,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对27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预期获得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疗效、安全性、远期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科学评价。使麝香保心丸安全、有效性的评价建立在强大的临床研究证据基础上。

麝香保心丸网络生物学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基于分子网络来研究中药复方新方法,新思路,并利用网络生物学来研究麝香保心丸的活性成分群及作用机制。研究首先对冠心病的发病网络进行了构建,建立了冠心病相关信号网络通路,共搜集相关蛋白411个,和麝香保心丸中主要活性化合物进行反向对接,通过构建疾病作用网络及药物-疾病作用网络进而从分子水平阐明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

作者简介:

张卫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生。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创新药物研究。1988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于199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5~1998年就读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赴法国Paul Sabatiar大学药学院做访问学者。1999~2003年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副教授;2003~2004年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研究室主任;2004.05~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兼职教授。担任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天然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药标准化工程中心副主任、上海活性天然产物制备工程中心主任、《中国药典》英文版副主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担任《Journal of Metabolomics and Systems Biology》、《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Research》、《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Planta Medica》、《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等国内外十多本重要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
先后荣获总后科技银星(2010年)、求是杰出青年奖(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7年)、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6年)。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军队、上海市科技奖励10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8年,200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0年,2008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年)。
主持国家863基金、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欧盟国际合作基金21项。其中,由张卫东教授主持,联合卢森堡国立卫生研究院、挪威卑尔根大学共同申请的欧盟第七框架(FP7)中药国际合作项目“TCMCANCER”是欧盟批准的第一个中药研究项目,研究跨度4年(2009-2012),受资助总额50万欧元,该项目的实施对推动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医药学术交流合作和我国的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350多篇,其中SCI论文208篇,单篇最高IF=7.329,累积影响因子500+,他引750多次,十余次受邀在国际天然药物学术会议做大会主旨报告。出版中药学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42项(国际专利3项),已获授权28项。获新药证书和临床批文9项。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