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上海百人博士2011年发JBC,Cell子刊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1年08月24日 来源:生物通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宋保亮博士2005年被作为“****”人才引进,近年来其研究组主要对胆固醇代谢的两个重要方面-胆固醇合成及吸收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少新成果。
饮食中胆固醇的过多摄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Niemann-Pick Type C1-Like 1 (NPC1L1)蛋白是介导小肠吸收饮食胆固醇的关键蛋白质。在细胞胆固醇水平较低时NPC1L1蛋白会转运到质膜上,向细胞供给胆固醇将促使NPC1L1蛋白和胆固醇一起吞进细胞里。先前的工作揭示了NPC1L1蛋白转运依赖于微丝以及MyoVb·Rab11a·Rab11-FIP2三元复合物,但是胆固醇如何调控这一过程还不清楚。
在8月15日《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宋保亮研究组发表了关于小GTP酶Cdc42调控NPC1L1蛋白向质膜转运的最新研究结果,解析了胆固醇如何调控NPC1L1蛋白的过程。这项工作主要由博士研究生谢畅完成,该课题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经费资助。
这项研究工作发现,低胆固醇信号刺激Cdc42的激活,而活性的Cdc42能够结合NPC1L1蛋白。同时,活性的Cdc42通过下游效应物N-WASP和Arp2/3复合物的依次活化介导分支状微丝的动态组装,促进NPC1L1蛋白与Rab11a的解离,并促使MyoVb将NPC1L1运输到质膜。Cdc42肝脏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进一步证明了NPC1L1的组织定位与胆固醇吸收功能都依赖于Cdc42。
除此之外,这一研究组还发现桦树皮中一种含量丰富的成分:桦木醇能降低小鼠体内的胆固醇,帮助防止饮食导致的肥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经过桦木醇治疗的小鼠也更不容易在动脉中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提出了一种获得降胆固醇的新药物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
桦木醇又称桦木脑,属无环三萜类化合物,之前曾有动物实验显示桦木醇有边缘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有机化学研究。桦木醇通过瞄准所谓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PEBPs)起作用。这类蛋白是转录因子,已知它们对于激活参与胆固醇、脂肪酸和甘油三酸酯生物合成的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在最新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寻找一种可能直接作用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PEBP)的化合物。经过这一化学筛查过程结果发现桦木醇是最优秀的竞争者。然后他们在细胞中证实了桦木醇能够降低通常被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PEBP)“打开”的基因的活动。它还降低了细胞的脂质水平。
之后研究人员让小鼠在6周时间里食用高脂肪的西方食物的同时服用桦木醇、称为洛伐他汀的降低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或者一种安慰剂(盐水)。与安慰剂相比,这两种药物都导致小鼠在进食高脂肪食物的时候获得了较少的体重——尽管这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桦木醇导致这些小鼠消耗更多热量,而洛伐他汀看上去减少了从这种食物中摄入的脂质的数量。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桦木醇还能降低血液、肝脏和脂肪组织的脂质水平。桦木醇还让这些小鼠对胰岛素更加敏感。具有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突变的小鼠在接受洛伐他汀或桦木醇治疗的时候表现出了更少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提示桦木醇可能具有与洛伐他汀类似或更胜于洛伐他汀的效果。洛伐他汀是一类治疗高胆固醇的最广泛使用的药物的成员之一。例如,在他们的研究中,桦木醇降低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质的程度远远大于洛伐他汀。桦木醇还通过其对脂肪酸和甘油三酸酯合成的作用而改善了胰岛素抵抗。
(生物通:万纹)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