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上的应用

【字体: 时间:2011年09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融合基因组学和临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调查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对疾病严重程度的看法、对疾病的归因、担忧自身患病的程度以及疾病对家庭计划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Schizophrenia Research杂志。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融合基因组学和临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调查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对疾病严重程度的看法、对疾病的归因、担忧自身患病的程度以及疾病对家庭计划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Schizophrenia Research杂志。

基因组学无疑使人类对精神分裂症生物机制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将精神分裂症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不仅取决于患者及其家人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也与他们对精神科医师及心理学家的了解程度有关。然而,基因组学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目前仍没有直接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临床应用中。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陈楚侨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小组,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Jehannie Austin博士及Bill Honer教授合作开展融合基因组学和临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这项研究调查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级亲属对疾病严重程度的看法、对疾病的归因、担忧自身患病的程度以及疾病对家庭计划的影响。

这一调查分别在加拿大和中国进行,调查内容相同,结果发现较少中国患者及其亲属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33%),而加拿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亲属则普遍认为此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67%)。两个群体对精神分裂症的归因亦存在差异,52%的中国受调查者将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只归因于环境因素, 9%的受调查者将病因归因于遗传因素的单独作用。相对更少的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担心自身或其他家属也会患病(21%),这种忧虑在患者的一级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姊妹中比较普遍(28%)。另外,研究还发现31%的中国受调查者和45%的加拿大受调查者认为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会对家庭计划决策造成影响。

这项研究显示,与北美受调查者相比,中国受调查者更少表现出对发展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担忧。同时更多的中国受调查者将疾病归因于环境因素,这些结果与中国目前缺乏生物医学模型的知识普及现状相符。医疗保险的不健全或财政投入匮乏可能是目前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救治的最大障碍,如果这一障碍可以得到解决,让人们意识到患者、患者亲属及医疗专业人员三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成因的认识存在差异,这将会鼓励患者主动求医。对于不了解生物医学模型的患者及亲属,普及精神分裂症的患病原因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和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心理学家顺利进行医疗服务。

以实证为基础的精神分裂症病因模型认为涉及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导致不同的患病风险,环境因素可能促进疾病不同阶段的发展转变,由此可见长期的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包括医学和心理社会干预是必须的。初级健康服务工作者,临床医生,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获得更好的训练,提供系统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患者及其亲属对病因的认识,对改善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摘要:

Chan, R. C. K.*, Austin, J. C*., Pearson, V. J., Gong, Q. Y., Honer, W. G. (2011). Translating genomic research into care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in China. Schizophrenia Research, 131, 31-34.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