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研究员PNAS文章受到国际关注

【字体: 时间:2011年09月1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出生后就与母猴分离的猕猴的创伤行为,发现这些猕猴可能遭受持续的焦虑症状,这一研究说明猕猴可能是研究儿童期创伤经历的一个适宜实验模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一成果公布后受到了多方关注,英国广播公司新闻(BBC news)就详细报道了这一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出生后就与母猴分离的猕猴的创伤行为,发现这些猕猴可能遭受持续的焦虑症状,这一研究说明猕猴可能是研究儿童期创伤经历的一个适宜实验模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这一成果公布后受到了多方关注,英国广播公司新闻(BBC news)就详细报道了这一成果。

母婴分离的后果研究对现代社会十分重要。单亲家庭的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疏于关怀和照料,在成长的道路上常常偏离正常轨迹,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研究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是解决这类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BBC迅速将此项研究作为热点报道的意义。

这项研究主要建立了恒河猴的母婴分离动物模型,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发现,出生后母婴分离会导致恒河猴的应激系统反应迟钝和行为表现异常,并且这些影响都是长期的、不可逆转的。因此,相对于啮齿类动物,母婴分离的恒河猴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早期逆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更加适合研究在人类当中,早期逆境诱发的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马原野研究员,以及胡新天研究员,这两位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脑前额叶认知功及其与某些精神、神经疾病关系以及心理成瘾的脑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组利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行为学、神经药理学及生理心理学手段,探讨意识、认知过程的起源、演化及其脑机制。

BBC邀请了研究人类早期应激的专家,皇家学院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sychiatry, King\'s College London)的博士Andrea Danese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了评论。Danese博士认为,无论是从行为学还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猕猴和人类的母婴分离结果都非常相似——婴幼儿或童年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会给个体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包括过分焦虑,缺乏社交技能以及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

Danese博士还称:“研究者发现早期应激的负性效应是无法完全逆转的,虽然这个结果是坏消息,但是,研究本身具有足够积极、正面的影响。因为只有找到行为异常的源头,才能够在寻找治疗手段上有所作为”。

原文摘要:

Infant stress in monkeys has life-long consequences

Baby monkeys grew up anxious and anti-social after the stress of separation from their mothers, a study says.

It suggests changes to the brains of infant monkeys may be irreversible, and the study could be a model for humans.An early shock to the system may leave the monkeys prone to a life of anxiety, poor social skills and depression.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母婴分离|模型|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