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两PI最新文章获抗癌药物新发现

【字体: 时间:2011年09月0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人员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抗微管多取代嘧啶衍生物,为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类有潜力的药物先导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人员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抗微管多取代嘧啶衍生物,为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类有潜力的药物先导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楼丽广研究员和胡有洪研究员,前者早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肿瘤药理实验室课题组长,主要从事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后者2005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获2005年中国科学院“****”和 2006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

抗微管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抗微管类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微管药物。

在这项研究中,楼丽广课题组和胡有洪课题组合作,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结构优化,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抗微管多取代嘧啶衍生物。该类化合物结合于微管的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微管聚合,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并显著抑制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增殖。这一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类有潜力的药物先导物。

除此之外,近期楼丽广课题组还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刘伟平课题组合作,发现了几个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铂类候选药物,包括奥沙利铂的衍生物、舒铂的衍生物、羧桥双核铂配合物。这些化合物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无机化学领域核心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上。

原文摘要: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2,4,5-Substituted Pyrimidines as a New Class of Tubulin Polymerization Inhibitors

Members of a series of 2,4,5-substituted pyrimidi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ubulin and their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against the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of liver (BEL-7402) were evaluated. One member of this family, the indole-pyrimidine 4k, having an indole-aryl-substituted aminopyrimidine structure, was observed to be an excellent inhibitor of tubulin polymerization (IC50 = 0.79 μM) and to display significantly high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against several cancer cell lines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16 to 62 nM. This substance displayed a high propensity to arrests cells at the G2/M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EC50 = 20 nM). In addition, 4k was found to competitively inhibit colchicine binding to tubulin, indicating that it binds to the colchicine-binding site of tubulin. The observations made in this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 that 2,4,5-substituted pyrimidines represent a new class of tubulin polymerization inhibitors with significant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作者简介:

楼丽广

简历:
1967 年 2 月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市。1993 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药理学硕士学位。 199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药理学博士学位。 1996 年至 1998 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8 年 8 月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2000 年至 2002 年在美国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药理学系接受博士后训练。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肿瘤药理实验室课题组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抗肿瘤药物发现、发展以及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增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职务: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

科研成果:
建立了系统、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完成了8个一类抗肿瘤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曾主持或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以及上海市科委资助的研究项目;建立了系统、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模型。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3 个。

获奖及荣誉:
曾获 1998 年度中国博士后最高奖“国氏”博士后奖励基金; 1998 年度上海市优秀博士后; 1998 年度“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 ” , 2005 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后 ” 称号。


胡有洪

简历:
1991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 1994 年获兰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7 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理学博士学位。 1997 年 9 月至 1998 年 8 月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生命农学院 Minoru Isobe 研究组做访问学者; 1998 年 9 月至 2000 年 8 月在 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 2000 年 9 月 至 2001 年 3 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做博士后。 2001 年在美国 Vivoquest 公司担任资深研究员, 2005 年 回国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获 2005 年中国科学院“****”和 2006 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运用有效的化学方法学建立多样性分子库进行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的机理研究及复杂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等

专家类别:
研究员;****

职务: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