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香港助中山大学 成立最大中华白海豚基因数据库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2年01月16日 来源:中新社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与中山大学携手合作,成立中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基因数据库,以了解不同白海豚种群间的关系,协助区内政府制订长远保育方案。
14日为“第十七屆海洋公園保育日”,海洋公园特别举行成立仪式。保育基金主席陈晴表示,基金在今个财政年度向中山大学拨款及捐赠样本,希望为业界提供平台,以统一的基因分析方法,了解白海豚不同种群间的关系和对环境之适应力,有助区内政府制订有效的保育政策。未来,保育基金计划与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继续为基因数据库提供更多样本,以成为全亚洲数据最齐全的基因数据库为目标。
据介绍,基因数据库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内,占地120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存有最多基因样本、且覆盖率最全面的中华白海豚基因数据库,共存有120多个搁浅白海豚的内脏、皮肤、牙齿等样本,涵盖了大部分的白海豚热点水域。
首席研究员中山大学吴玉萍教授说,很感谢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及保育基金在提供样本、知识交流以及财政上给予极大支持。“我们首次引入国际标准,例如将样本以零下140度的超低温特制冰箱进行保存,务求妥善存取样本资源。我们的研究显示,由于珠江口(包括香港)白海豚种群遗传多样性甚低,导致其环境适应力低,亦增加受生态污染而染病的可能性,因此它们后代的存活率有机会较正常为低。透过成立基因数据库,我们希望为评估基建工程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以制订中华白海豚保护策略。”
保育基金于保育日举办研讨会,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研究所贾力诚博士发表他联同台湾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黄祥麟博士及珠海中山大学的研究,推算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数量正以每年平均2.46%的幅度下降,更估计会于60年内大减74%。
保育基金副总监吴守坚表示,自2006年5月起至去年,香港共处理了172宗鲸豚搁浅个案,当中以年长或年幼的海豚为主。
保育基金与基因数据库更透过分析搁浅海豚样本数据,发现多个种群的基因多样性甚低,加上有研究显示,内地多个地区的白海豚种群数量均下降,若栖息环境转变或受破坏,种群的未来将会非常严峻。保育基金更藉“基金之友”的成立,让更多有志加入保育行列的人士共同为香港、以至亚洲地区的生态保育作出贡献。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知名企业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