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华大基因的成功模式

【字体: 时间:2012年02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作为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机构,华大基因今日所取得的成就让其无论是在科学界还是企业界,都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按照创始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的话来说,不走现成的老路,创新的模式才是华大基因获得成功的根本。

  

生物通报道  华大基因研究所在当今科学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作为测序的排头兵,华大基因不仅在中国序列研究领域居首要地位,如今在全球基因组研究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机构,华大基因今日所取得的成就让其无论是在科学界还是企业界,都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按照创始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的话来说,不走现成的老路,创新的模式才是华大基因获得成功的根本。

硕果累累

华大基因研究院伴随着1999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 项目"的正式启动,参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2007年10月完成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2008年与英美科学家共同启动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2008年启动“大熊猫基因组计划”,完成了大熊猫基因组框架图和手工克隆猪的研制,2009年启动“世界三极动物基因组计划”,发起“千种动植物、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此外,华大基因还与丹麦合作展开“中丹代谢性疾病与其他数量性状全基因组水平研究项目”、“基于分子标记的转移性乳腺癌个体化治疗”项目;与美国、荷兰、英国等8国合作进行“国际马铃薯基因组计划”;与加拿大、美国合作进行“1000植物转录组国际合作项目”。2010年启动“1000种动植物基因组计划”、中美“共生体基因组计划”、中英表观遗传学研究项目(简称Epitwin)、G10KCOS联盟合作项目“万种脊椎动物基因组计划”、中荷“荷兰人基因组计划”。

凭借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及研究院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华大基因在各个科研领域全面开花。研究成果屡屡登上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的封面。在权威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的数量,占据了全国发表总数量的20%-30%。

美国《基因组生物学》杂志曾以“崛起的东方”为题评价华大基因:“东方科研力量正在快速崛起。”

科技大平台

透析华大基因,强大的“平台体系”是其高速发展的核心支撑。测序与生物信息系统集成、规模、成本优势是华大基因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一支点,他们建起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平台。在强大“平台体系”驱动下,以生物信息体系为基础,发掘重要基因和蛋白,打造起世界顶级规模的基因应用平台;围绕生命中心法则,建起了测序、质谱、生物计算和国家基因库综合技术平台。当前,华大基因在全世界拥有3000多名测序和研究人员,拥有100多台第二代测序仪,已经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发中心,测序能力、基因组分析能力和数据产出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人才优势——华大“特种兵”

曾经有人提出质疑,华大基因的成功不过是建立在大量昂贵的先进仪器上。然而,购买下售价几十万美元/台的先进测序设备绝不应是华大成为顶级高手,吸引众多国际著名基因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基因界头号人物弗兰西斯科•科尼等纷纷到访的充分条件。Illumina公司可以为任何人输出海量的DNA数据,但要把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拼装,最终形成对研究对象的解读,就只能依靠人了。人才就是华大最重要的资产。

从华大诞生之初,便集中了以创始人汪建、杨焕明等为首的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现在的华大基因研究所,不以学历、资历论高低。80后为主体的年轻有为、敢闯敢干的青年科学家形成了华大的“特种兵团”,让这个年轻的研究院保持着新鲜的活力。

独特的模式——科研与产业化并进

如果用正统的眼光来看,华大是一个体制外的民间研究机构,没有走学院派路子,但做的却是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发达国家除了政府投入之外,还有很多富有的基金会支持。在做“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时,华大曾经一度被国家纳入中科院体系,但是体制上的摩擦使得华大回归民营,这意味着并没有政府及相关机构为华大提供研究经费。不仅如此,近年来华大基因还不断婉拒全球著名投资机构的投资。

华大基因能取得今日的成就走的是一条研、产、学融为一体,以研支撑商业科技服务,以商业科技服务支撑原创性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以研养商,以商促研,良性循环的独特发展之路。依靠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2007年以来,华大基因的收入每年以3倍的速度在迅猛增长,2009年收入超过4亿元,2010年突破了10亿元。而一项项高端科研成果更被比喻为“华大喷涌”。根据 《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报告评估,在占据中国前10位的科研机构中,华大基因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

未来发展

现在的华大已经进入到产业化的新阶段,除了传统的科技合作项目之外,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于个性化医疗,以及基因测序其他五花八门的应用成为了华大基因未来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衷心期待华大基因在新一轮的生物科技大战中,继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

(生物通:何嫱)

下载安捷伦电子书《通过细胞代谢揭示新的药物靶点》探索如何通过代谢分析促进您的药物发现研究

10x Genomics新品Visium HD 开启单细胞分辨率的全转录组空间分析!

欢迎下载Twist《不断变化的CRISPR筛选格局》电子书

单细胞测序入门大讲堂 - 深入了解从第一个单细胞实验设计到数据质控与可视化解析

下载《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分析方法电子书》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华大基因|模式|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